人生如逆旅,與馮珍今在人生逆旅中有緣相遇,是長達數年的中學課程設計會議。要談她的書,也就從課程設計談起。
多年來參與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的設計和教學,常常思考的問題,就是什麼是通識教育的理想以至如何實現這些理想。珍今這書的15篇訪談啟示了理想而浪漫的答案。我總認為,通識教育實不適宜甚或不大可能納入一個課程的規範。理想的通識教育應該是一種薰陶,通過活動,潛移默化,潤物無聲。通識教育施諸課程,應是文化教育、藝術教育、品德教育、興味情趣的培育。具體的教學,身教重於言傳,信任重於規範。循此概觀,珍今訪談的15位,可以謂之文化人,亦可稱之為理想的通識人。
既是文化人,也是通識人
《字旅相逢》雖然只訪問了15個人,可是字裏行間串連起來的名字,卻不下300個(這得要佩服珍今從訪談帶出問題和帶出人的功力),構成了一代文化人和互相交疊的文化層。粗略看來,可以找到《中國學生周報》跨世代的承傳,可以看到香港電視界和話劇壇的從無到有,以至演藝界的發展。要為這數以百計的文化人刻畫一幅群像本不容易,可是從珍今筆下的提點,讀者不難體會到香港社會的成長和異域傳經的影響,而最重要的更是這一群拓荒者各具個性、堅毅不屈的探索和創新精神。本書的讀者也不難發現,書中訪談的主角,都不止於做一份工作,而且都有多方面的品味和興趣,而這不正是通識教育的理想目標嗎?
回到前面的話題,我們說這一群文化人,也是通識人,而他們的生活正好是通識教育的典範,我對訪問中的兩段話,有特別深刻的印象。一段是鍾玲教授出任澳門大學院長,志在推動博雅教育、人格教育,以「培養對社會有承擔,富有人文素養的學生」為辦學理想。另外一段是鍾景輝院長談到自小的決志:「到美國唸戲劇,已有心理準備,回香港發展,不知道可以做什麽,我告訴自己『豉油撈飯都無所謂』,這是自己的底線。……在戲劇這個行業,發展並不容易,最重要緊握自己的興趣,然後堅持下去。」他大力提倡戲劇教育:「美國在1994年已有這方面的討論,他們認為戲劇、音樂、舞蹈等藝術是人生中重要的因素,若沒有受過這些教育,便稱不上『完美的公民』,於是宣布於2000年開始,小學、中學和大學都要有演藝課程,這就是香港所缺乏的……」
回顧鍾教授和鍾院長所倡導的通識教育、博雅教育、演藝教育,在現實環境中似乎不免曲高和寡,可是訪問中活靈活現的一群,卻又雄辯地指證一條「浪漫通識路」!
臨書感發,想起魯迅的名句:「地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浪漫通識路,可作如是觀。
新書資料
書名:《字旅相逢──香港文化人訪談錄》
作者:馮珍今
出版社:匯智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9年4月
簡介:本書收錄了15個人物專訪,他們是香港文化界的前輩,來自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界別,有學者、作家、編輯、導演、編劇、畫家,以及話劇、粵劇演員等,箇中不乏逐夢的人,以生命去譜寫自己的理想。在訪問中,他們暢談平生逸事、創作心得,以至治學之道、演出經驗……作者以字為經,以情為緯,將他們的腳蹤編織成一幅斑斕的文化畫圖。
新書發布會的資料
字旅相逢──談周報、論電影、說戲劇
日期:5月25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5時至7時
是次講座,馮珍今介紹其新作《字旅相逢》,並與嘉賓羅卡、張秉權對談,分享《中國學生周報》的文化角色,以及香港電影與戲劇多年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