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國人才之變化

美國要力爭5G市場,但卻欠10萬技術工人建5G基站,國內尚如此,到2026年也無法完成,又限制移民,但人才庫在中國,只要中國人不去,就無可奈何!

1971年,錢穆論清亡後60年的知識分子,心慕西方,有所謂美國派和蘇聯派,主張打倒孔家店,非孝,廢漢字,全盤西化,美國派歸國,祖國人口尚未開化,又不能深入民間,所以「風勢雖高,風力實窳」,最後「果實未結,風雨難熬」,最後失敗於蘇聯派之手,逃到台灣,或移民美國,是時代中人,隨風而逝,唯一能留下來是令中國科學人才遞增。

1948年,中央硑究院院士81人,數理組28人,生物組25人,人文組28人。1949年,隨蔣赴台,只有8人如傅斯年、朱家驊。赴美如胡適、趙元任等留美派12人。其他如陳寅恪、陳垣等61人留在大陸。科學人佔大多數。但1911年至1940年,中國仍是「小農經濟」,1949年,農民80%,文盲亦80%。

1949年,蘇聯派得勝,但百廢待舉,中國學蘇聯,進入「計劃經濟」,有了工業基礎,但人民仍極困苦。

人才庫在中國

1978年鄧小平改革開放之初,人均GDP只得220美元,但進入「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混合體,符合國情,引進外資,最大外資其實是港澳台新4個中華子孫所擁有的企業,是同文同種能用普通話傳授技術的導師,比60年前的美國派好了不知凡幾!

而1966年至1973年所出生的青年,人數達3億人,在1980年至2000年這20年間成為農民工,吃得苦,學得好,中國成為世界工廠,農民亦變成工人,這段時間開始,中國亦大量投入教育資金,達GDP的4%。1978年入學,大學生只得270000人,2019年大學畢業生800萬,大學生人數達4600萬,加上海歸,已超過5000萬,估計2030年,大學生達2.5億人,工程師科學家大量供應,是何等實力,美國要力爭5G市場,但卻欠10萬技術工人建5G基站,國內尚如此,到2026年也無法完成,又限制移民,但人才庫在中國,只要中國人不去,就無可奈何!

張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