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不斷擴散,已經成為全球主要威脅,香港過去兩個多月的經歷,正在其他國家不斷重演──先是政府避重就輕、試圖淡化事件,到疫情惡化、民眾恐慌,超市和商店出現搶購物資潮,防疫用品和食物都成為搶購對象,用作防護的口罩更是一罩難求。
早前「說三道四」揶揄香港人搶購是「低能」的新加坡貿工部長,看見美國、歐洲以至新加坡都先後出現搶購物資時,應該明白群眾對瘟疫恐慌是人之常情,嘲笑別人者自己也很「低能」!
人類歷史上有兩件事一旦發生,政府的責任是逃不掉的,一是戰爭,一是瘟疫。戰爭有時候是被動的,例如抵抗入侵;也有主動的,例如掠奪資源,或政府故意開戰轉移人民的注意力、提高領袖的威望。戰爭要解決的,往往是政治問題。
政府淡化處理 不想民眾洞悉「束手無策」
瘟疫是被動的,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本應是天災,然而大部分情况下政府抗疫表現都令人民失望,天災往往變成人禍。到最後,瘟疫也離不開政治。
天災非人力所能抗拒,但和瘟疫不同,其他天災如地震、海嘯、颱風、火山爆發等,都是瞬間之事,不論後果如何嚴重,但很快就會結束。瘟疫則不同,從醞釀、爆發、蔓延到遏制,不但時間長,而且每個環節都要政府全力投入,如果處理不力,天災就會成為人禍。
歷史上,這種天災人禍的慘劇數不在少。西元前430至427年的「雅典瘟疫」(Plague of Athens),初起時由於雅典人的長期偏見,認為疫情是因斯巴達內奸在蓄水池投毒,故此向對方興兵討伐,大開殺戒,反而沒有仔細研究疫症的源頭和起因,最後釀成慘劇,雅典近一半人口喪生(參考〈看世界名畫中的瘟疫〉,天壇筆記,2020年2月13日〉。
我國的瘟疫,往往是王朝覆亡的最後一根稻草。電影《大明劫》2013年在內地上映時引起熱議,片中主角一個是將軍孫傳庭,他奉命抗擊李自成,哀兵上陣,自知是「最後一戰」。另一主角是游醫吳又可,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與孫傳庭惺惺相惜,為他治療軍中出現的瘟疫。吳又可後來寫成《溫疫論》兩卷,有指開中醫治療傳染病學研究的先河。末代王朝,大將軍無力回天,一介游醫反而濟世為懷,為後世治病救人打下基礎,名留歷史。
瘟疫離不開政治,政府抗疫無方,輕則被人民痛罵,重則政權不保。任何國家當遇上疫症時,政府第一反應都是淡化處理,盡力安撫人心,希望大事化小,表面上是不想令社會恐慌,實質上是不想民眾知道太多真相,洞悉政府束手無策的醜態。
保障健康外 有其他考量
網絡年代,民智大開,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在網上有大量防疫抗疫資訊,「教育」了普羅大眾如何做好防禦。香港這次雖然也受疫情衝擊,但在染病和死亡個案上遠較2003年沙士為少,原因之一應是資訊自由令大家對新冠肺炎了解更多,懂得如何防護。
政府處理疫情,除了保障民眾健康,還有其他的政治考量。香港是否應該封關,就有人批評政府是不想截斷香港和內地的人流往來,以免「得罪」北京。
內地抗疫,就在「繼續隔離」和「盡快復工」之間作取捨。說過了,內地如果遲遲不復工,很多中小企和民企就會支持不住倒閉,失業率會上升,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可能不保……大規模復工如果令疫情再次升溫,早前咬緊牙關封城死守的努力就會前功盡廢!如何取捨,是北京要做的政治決定,醫學專家和醫護專業的意見是幫不上忙的。
國際戰場 美國針對中國「軟實力」
當前的瘟疫政治另一戰場在國際社會:歐美國家藉新冠肺炎把矛頭對準中國,一方面把中國大陸「鎖定」為播毒源頭,另一方面則大造輿論,認為全球生產鏈應與中國脫鈎。新冠肺炎疫情有可能重塑全球化下生產鏈的布局,衝擊中國大陸世界工廠地位──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1月30日接受Fox電視訪問時就表示,肺炎疫情擴散有助工作崗位回流美國,部分或會流向墨西哥。外媒也借勢唱淡一帶一路,認為疫情會打擊這項由北京力推的國策(China’s Belt and Road Plan Is Getting Lashed by Coronavirus, Bloomberg, 3月4日)。
1990年代開始流行的中國威脅論,以南海問題作為主要議題,認為中國大陸冒起,將會在地緣政治上威脅南海諸國,這是從軍事平衡、經濟利益等具體問題上針對中國。
當前的新冠肺炎則開闢了另一戰線,美國指疫情在全球蔓延是因為中國防疫不力、掩飾疫情真相、透明度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甚至指中國提供的數據不完整,增加了美國防疫的難度。這些都是針對中國管治體制、國際責任等「軟實力」而作的指控,其殺傷力並不比「中國掠奪南海利益」的說法為輕。
美國指「中國防疫不力導致病毒擴散」的言論在某些國家已觸發一場「反華浪潮」,一名新加坡男子在倫敦街頭被毆(被誤以為是中國人),以及歐洲某些旅遊點「不歡迎中國遊客」,雖是零星事件,但卻反映了國際上一股「仇華」情緒正在蔓延。
傳染病全球治理 港醫學界可有更大貢獻
傳染病的全球治理機制已經初步形成,其中在2003年對抗沙士疫情時,世衛組織建立的「重大疫情全球警報系統」發揮重大作用,其後在禽流感、豬流感等公共衛生危機中,世衛也發揮了它的協調、監測等功能。內地在處理今次新冠肺炎時,也經常引用世衛的「表揚」以示抗疫成績可取。
然而,內地有學者卻對世衛有不同看法,特別是其機構龐大臃腫、層次多、管理僵化、調度失靈、辦事效率低、行政費用開支大;面對複雜多變的全球健康威脅與危機時,世衛反應顯得遲鈍,治理效率低下(參考張彩霞:〈傳染病問題的全球治理機制及其完善〉,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Policy, 2012年1月)。
文章指,傳染病全球治理,主權國不再是國際衛生合作的唯一主體,各種非政府組織、公私合營機構及區域衛生組織都正在發揮作用。以香港醫學界的高水準和強實力,未來在傳染病全球治理方面應該可以有更大貢獻。
新冠疫情總有退卻的一天,但瘟疫政治卻可能繼續蔓延,成為中國與西方國家角力的另一戰場。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