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極必反

政治周期和經濟循環一樣,有高潮有低位,政治上的鐘擺理論,就是從一極到另一極。
物極,果然必反。新一代的本土派一路走來都是掌聲,但上星期三的宣誓,令很多人從欣賞變成搖頭嘆息:青年新政兩名議員的表現,令人非常失望。
從反國教、反8.31人大決議,到佔領中環、旺角騷動,年輕一代的抗爭代表人物逐漸走到台前,其間不少人替他們搖旗吶喊、為他們出謀獻策,把他們的主張「系統化、理論化、合理化」,一場「新一代抗爭運動」終於成形。今年9月立法會選舉共有6名從上述幾場運動中跑出的「新一代」成功晉身議會,立法會「三分天下」,揭開了本地政治的新一頁。

倘不能自我糾正 光環會褪色

政治周期和經濟循環一樣,有高潮有低位,政治上的鐘擺理論,就是從一極到另一極,某種政治理念從冒起、興盛,最後走到自己的反面;如果不能自我糾正,頭上的光環就會逐漸褪色,失去民眾支持,走入歷史。
反國教是在2012年,到今年立法會選舉,歷經4年,以「本土派」為主的新一代提出了跟過去社運完全不同的政治主張(香港民族、自決、獨立),代表人物朝氣勃勃、能言善辯,不少人對他們都曾寄以厚望,認為是民主派老化之後的新希望。文明社會對年輕人「鬧事」總會抱着包容的心態,容許他們犯錯,支持他們打破常規,挑戰各種權威。
念大學時,自己也搞過學運,參加過不少社會運動,知道「新一代」是怎樣走過來,對他們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會盡量理解、包容。現在的這批新一代,我完全沒有跟他們打過交道,有一兩位曾在電台節目訪問過,僅此而已。
零星的印象之中,現在的新一代有幾個特點:(1)求「異」拒「同」,很着意自己和其他團體的「異」,大多選擇不對話,更極少合作,知名度較高的幾個新一代頭頭,彼此之間並無往來,這和過去民主派經常會走在一起的做法完全不同;(2)宏觀的政治理念多、「落地」的社會政策少,多講少做;(3)刻意排拒傳統泛民,對很多「上一代」的物事嗤之以鼻,有意識地來一場世代之爭,否定「上一代」的價值觀,例如「獅子山精神」。
有破有立,本是新一代的本色,但以我的觀察,現在新一代以「破」為主, 「立」很少。他們喜歡自成一系,堅持自己絕對正確,不會爭取大多數人支持。他們主張自決,提出「命運自主」,然而他們如何達到目標?怎樣爭取香港人的支持?我完全看不出他們有什麼可行方法!

須鬥智鬥力 不能單靠口舌之爭

上周三梁頌恆和游蕙禎以英文宣誓,在「China」( 讀成「支那」) 和「Republic」( 讀成粗口「Re-fxxking」)的讀音上「做手腳」,藉此表達他們反中的政治立場。明明是一場政治表演,為何遭到質疑時,梁頌恆卻說是「鴨脷洲口音」,游蕙禎則反問為何要歧視她的讀音?這是明顯的語言偽術,是想用「賴皮」去逃避質疑,十分「小學雞」;更令人覺得他們連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都左閃右避,又怎能為「香港民族」爭取「命運自主」?
「新一代」常掛在口邊的「無底線抗爭」,予人的印象經常是「說一套做一套」,就如為了符合參選立法會資格,可以公開說「擁護基本法」、什麼都可以……正如我在上周說,政治有權謀,也有道德;只知用權謀的,是下三流的政客。
抗爭運動的核心人物應否加入建制,是一個爭論不休沒有結論的話題。要進入議會,其實就是加入建制。循「議會鬥爭」的方式爭取改革,受的限制必然多,因為要面對各種規章條文,必須鬥智鬥力,不能單靠口舌之爭。體制內的鬥爭,往往多講權謀,但社會運動,更多是靠道德力量,以爭取民心作為武器。香港過去幾十年的社運,雖然因政治環境不同而具體訴求有異,然而爭取公平、正義、廉潔、合理等價值,都是訴諸道德力量,令政府不得不讓步,以更開明開放的手法改善施政。
在宣誓時以羞辱中國藉機表態,得到的反應奇差,說明不少香港人都分得清楚:中國政府很多政策應該批評,但以羞辱的方式踐踏中國,卻是超越了容忍的極限;再以語言偽術文過飾非,是沒有道德勇氣的藏頭露尾,不符政治人物的基本要求。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陳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