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抗疫財赤大增成經濟隱患

很多分析員預期新冠疫情過後,環球經濟便會雨過天青,出現V形反彈。筆者對這種分析有保留,因為今次的疫情已嚴重影響很多西方國家的公共財政穩定性。

歐美疫情再次急劇惡化,令不少國家收緊社交距離措施。誠然,在疫情迅速擴散的情況下,公共衞生便成為首要目標,但被犧牲的肯定是經濟。無奈,不盡快控制疫情,公共醫療系統不但會爆煲,而且由疫情所引起的社會恐慌,最終也會拖垮經濟,所以,盡快壓下疫情也可以視為救經濟的手段,以避免疫情持續將經濟推落萬丈深淵。

雖然現時歐美疫情遠較今年3至4月時嚴重,但今次病例死亡率卻不是太高,因此,並未引起當地出現恐慌。以筆者估計,經過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後,新增確診病例宗數會在兩至三個星期後便會明顯下降,所以經濟活動也不會受到長期影響。此外,治療新冠肺炎病毒的方法已顯著改善,而疫苗也會在未來幾個月內製成,最終疫情是會被完全控制下來,屆時,環球經濟才會從谷底反彈,各國也可以重拾正常生活。

或重現債務危機

很多分析員預期新冠疫情過後,環球經濟便會雨過天青,出現V形反彈。筆者對這種分析有保留,因為今次的疫情已嚴重影響很多西方國家的公共財政穩定性。以美國為例,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在今年9月估計,聯邦政府2020年度財政赤字高達3.3萬億美元,約等於國內生產總值的一成六,將會創下歷史新高。至於歐洲主要大國,法國為了應付這個疫情危機,也大幅增加開支,但由於經濟嚴重萎縮,政府收入相應減少,最終令財赤急升,法國預算部長曼寧在今年5月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法國的公共債務佔國民生產總值肯定會升越115%,較2019年的98.1%高得多。

讀者對現時美國和法國的財政狀況是否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呢?在2008至2009年金融海嘯爆發後,很多國家為了挽救經濟選擇大幅增加公共開支,結果是出現持續性財赤,甚至發生歐債危機。如果歷史重演,即使各國能夠順利度過疫情,而環球經濟也會展現復蘇,但經濟復蘇的時間又可以維持多久呢?這正好是筆者最擔心的問題。

經過多輪的救經濟措施,各大工業國的公共債務水平已顯著急升,尤其是歐洲的主要經濟體系,本身的公共財政已有嚴重問題,加上人口老化,歐洲有頗大機會再次發生一場債務危機。在這情況下,環球經濟再次出事是絕對有可能的。

原刊於《蘋果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關焯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