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今天大約180多年,迎來又一個重大轉折。中央提出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強國的主要內涵是經濟建設,最重要的兩個方面,一是實體經濟建設,二是金融體系配套建設。這是貨(資源)和幣(資金)之間的關係,要及時打通任督二脈,軟硬兼備。
現代化經濟已在全球範圍融為一體,現時需要從全球化金融治理的角度重新檢視現代金融體系。中央提出,金融產業要服務於實體經濟,這個主從關係既不可倒置,更不可偏廢。美國利益階層逐漸被為自己度身訂造出來的美元(和美軍)綁架至不能自拔,中國對此高度警惕,和建設金融強國有緊密關聯。那是另一議題,以後再說。
全球金融體系發展的歷史進程
去年11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決定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提出三點戰略思維。除了德法兼治之外,為了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要健全六大體系,涉及金融調控、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監管、金融產品和服務、金融基礎建設等方面。
大約500年前,西方率先進入(第一次)工業革命,同時逐步發展出與此相對應的社會科學理論,包括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法律學和心理學;在原始進化論(達爾文)、私有財產論(亞當·斯密)和人本自由主義(弗洛姆)等思潮的基礎上,衍生出民主、自由、人權和法治四大概念,延續狩獵族群「適者生存」和「弱肉強食」的思維。西方社會科學的範疇,百變不離其宗,為了保障私人財富家族傳承私有制,從封建主義發展到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與時俱進,建立了隱藏起來表面上相對合理的壓迫和剝削制度,以西方國家為中心欺凌處於外圍的亞非拉國家,貧者愈貧,富者愈富,金融帝國主義體系就這樣建立起來。
二戰結束之後的國際金融秩序,關鍵是把全球金融體系固化在以美國為中心,通過建立世界銀行(World Bank)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加上黃金本位制讓美元和黃金掛鈎而定於一尊。美元其後(1973年)脫離黃金改為與石油掛鈎,從美金到美油,本質不變。這就是到今天為止美西方仍然堅持的所謂「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金融秩序。
中國180多年來發展的四階段
從1840到今天,180多年來中國的發展大致分為四個階段。從1840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第一個階段,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從1949到1978,再從1979到2008,前後共60年,以美國的次貸危機波及全球為象徵,奠定了中國富起來的基礎。從大約2008到今天,中國以強軍建設逐漸和平崛起,強起來,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以上的歷程眾所周知。
到今天,中國在實體經濟方面已經基本上達到工業製造體系生產增值鏈內循環自給自足,雖然還有不少短板弱項,創新科技仍有待突破,但已轉上高速路向前進。至於金融產業和金融體系方面,加入WTO後20多年來一直跟隨美西方的一套,逐漸發覺弊多於利。儘管在這過程中已經十分審慎,步步為營,摸着石頭過河,仍然無法擺脫美西方壓倒性一套的影響。在大學課堂上,包括筆者在內,基本上仍在傳授西方社會科學概念主導下的經濟學和金融學的理論和實踐。
中國特色現代金融的改革觀察
中央現在提出要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十分及時,是必然要走的關鍵一步。本文試圖從六大體系初步提出重點改革的觀察,求教於讀者專家。
第一,金融調控體系要科學穩健:關鍵是大數據算法的應用,要不斷微調,打破西方經濟學盛衰循環不可避免的理論迷思。
第二,金融市場體系要結構合理:股權和債權市場是基礎,衍生工具、孖展買賣、期貨指數、買空賣空等是附屬幫扶市場。附屬市場和基本市場之間需要有合理的體量比例,目的是為了風險控制、風險分散規避而不是風險轉嫁,讓大戶割韭菜。基本市場和附屬市場互相關聯,但不可以本末倒置。
第三,金融機構體系要做到分工協作:金融體系包括銀行、證券、信託和保險,既要分工亦要協作;協作為主,分工為次,要打破1933年美國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Glass-Steagall Act,之後陸續有修改) 有關金融產業既各自獨立競爭又互相打包滲透的迷思。筆者認為,央行負責調節貨幣發行量應以M3為重點,負責調節人民幣匯率應該擴大一籃子貨幣到絕大部分和中國有長期貿易、投資及生產增值鏈有關係的國家和地區,以歷史數據和預期數據為基礎加權處理,適時公布,以確保匯率浮動的透明度。
第四,金融監管體系需要完備有效:銀保監和證監之外,還需要對信託業務加強監管。主權基金和私募基金投資,央企和國企發債,中央一級以至省二級市三級舉債規模和框架都要有季度和年度調節,適當地公開透明,讓市場參與者能夠有廣泛的對稱資訊,鼓勵專業金融領域的自媒體(發牌制度)建言發聲。
第五,建立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需要多樣化和專業性。這方面十分繁瑣,屬於技術性範圍,關鍵是多層次監管,中央宏觀調控、省市具體操作,防止互聯網加金融的無序擴張,及時清理互聯網金融詐騙行為,關鍵在源頭打壓,保護民眾的財富,嚴厲懲罰以金融科技為名逃避金融體系監管、妄圖巧取豪奪的行為。總而言之,不可以走美西方的老路,只求合法不顧道德,進行擦邊球式的非法集資和利用法律罅隙進行合同詐騙。民眾的眼睛雪亮,在這方面要堅定民眾對政府保障金融安全方面的信心,也就引申到金融基礎建設。
第六,金融基礎設施體系的建設,一定要能夠做到自主可控和安全高效。這就一定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收集處理和運算分析,跨部門協作,互聯網程式便利化,一站式行政服務(包括詐騙預防和經濟偵查),Wi-Fi全覆蓋,實名銀行戶口和實名手機號碼,CBDC(由央行背書的電子貨幣,簡稱數字人民幣)從速廣泛推行使用。
上述六大金融體系的建設,離不開政府的強勢執行力。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在這方面有其不可取代和責無旁貸的角色。這又和中國治國理政、良政善治的特色息息相關,涉及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裏面對金融監管框架的調整問題,是建設金融強國的重中之重,起着壓艙石的作用。
筆者的個人觀察,中央提出要建設金融強國,港人不一定十分清楚,國際間也議論紛紛。投資者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今後的走向捉摸不透。這或許是當前香港股市和樓市趨向淡靜的原因之一。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