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港大)校委會在僅一票反對及一票棄權下通過委任曾任教清華大學的兩名學者申作軍及宮鵬為副校長。這項任命事前引起部分校董及港大學生會關注的原因,是清華大學網站曾刊登申作軍為駐校共產黨黨委,其後訊息被刪除。申作軍之後亦澄清從來不是共產黨員。此外,有港大教授指出,通過兩人的任命後,港大領導層的7人團隊,包括校長張翔在內,4人有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背景,以及5人有內地背景,或令港大的國際化出現嚴重倒退。
港大在過去百年,憑着政府的支持及歷任校長的努力,不僅培養在香港各行各業卓有成就的精英,更成為一所國際知名的大學。這所以英語授課的學府,也是在港英時代提供治港人才的主要來源。這樣一個享有學術自由和信服西方價值的高等院校,難免出現不諳國情,擇善固執(或執迷不悟)的學者,其中一些言行遂令香港回歸後的政權感到不快。港大人事近年因此產生不少爭議,例如2015年校委會否決委任陳文敏為副校長,2018年時任英籍校長馬斐森提早離任,以至今年7月港大解僱戴耀廷。當中文大學因其學生有份參與反修例運動而被部分建制人士斥為「暴大」時,如何確保港大師生在《港區國安法》下循規蹈矩,對當權者肯定是件不容忽視的大事。
內地特色的國際化
我相信馬斐森會是港大最後一任非華人校長。今次兩位副校長的任命,標誌着未來港大由內地出身的學者領導的趨勢。今天內地學者在歐美大學學術有成、出類拔萃的,大不乏人,不少人甚至已成為外國公民。隨着中西交惡,這批兼備內地背景和國際學歷的外籍華人(根據中方說法,他們首先是中國人),肯定樂意加入自由度較內地為高的香港各所大學,開展另一個新事業。相比之下,看到馬斐森的經歷,再加上《港區國安法》深不可測的威力,有成就的西方學者相信在未來不會有多大興趣來港接受挑戰。
今次港大副校長的任命,為有內地特色的國際化作出示範。好壞暫且不論,由西轉中,包括由中央信得過的中國人話事,是未來港大以及其他大學的必然之路。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