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屆三中全會今年7月在北京舉行。自十一屆三中全會起,改革和發展一直是歷屆三中全會主旋律。香港要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優勢,把握金融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發展等國家全面深化改革重要着力點,一方面深化香港與內地互聯互通,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另方面利用香港高度自由開放、與國際資源要素順暢聯接的優勢,助力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和國內國際雙循環。
一、深化與內地互聯互通,拓展跨境業務的深度和廣度
2024年4月,中證監發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包括擴容「滬深港通」下股票ETF產品範圍、把REITs納入「滬港通」、支持人民幣股票交易櫃台納入「港股通」、優化基金互認、支持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等。建議持續深化跨境聯通機制,進一步擴大現有互聯互通機制的覆蓋範圍,增加可交易的證券種類和數量。
1、把「滬深股通」延伸到內地更多資產類別和投資標的:境外客戶對科技及新興產業非常感興趣,這些產業的優質企業大部分都在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等上市,目前高淨值個人投資者暫未能透過「滬深股通」對以上標的進行投資。建議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讓更多的高淨值投資者投資到更多資產類別及標的。
2、擴大QFII/RQFII投資者可投資的境內期貨期權品種,滿足境外投資者對衝需求:去年底《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發布,進一步簡化登記手續、優化管理賬戶、簡化滙兌管理和便利外滙風險管理,提升QFII/RQFII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便利化。在此基礎上,建議推出覆蓋更多A股標的的寬基指數期貨、期權,以及個股期貨、期權等衍生品,滿足境外投資者對衝需求。
3、擴容「港股通」標的,加快「港股通」連接人民幣櫃台市場:目前境內資金通過「港股通」南下投資香港市場,匯率波動風險都是制約交易量的重要因素。如果在岸人民幣可以免於換滙而直接投資於港股人民幣櫃台,預計能明顯提升港股人民幣櫃台的交易量和活躍度,亦進一步吸引境外投資人用離岸人民幣資金參與交易,使得整體的雙櫃台業務交易量持續上升。
4、盡快推動南向「互換通」的開通:2023年5月,香港與內地金融衍生品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正式開通。「互換通」的推出,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了更精準高效的人民幣利率風險對沖工具,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券市場。建議在已開通北向「互換通」的基礎上,推動南向「互換通」的開通,實現更為全面和均衡的資本市場互聯互通。
二、助力人民幣國際化,鞏固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
2023年11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鞏固提升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突顯香港在中國金融市場開放及全球化進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1.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
香港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全球業務樞紐。過去幾年,人民幣國際化有明顯的進展,但要匹配中國未來持續發展後的經濟規模,仍有相當遠的路要走。截至2024年7月末,香港離岸人民幣存款1萬億元人民幣,相比境內295萬億元人民幣,規模仍然極小。
建議重點發展人民幣計價債券和離岸人民幣貨幣市場。積極吸引符合資質條件的一帶一路合作國家和超主權機構來港發行人民幣計價的主權債;提供更多以人民幣計價的投資工具及創新產品,包括人民幣計價的基金、衍生品、理財產品及綠色金融產品,實現離岸人民幣資金「一站式」存放、管理、調撥和投資;同時完善人民幣風險管理相關基建,助力人民幣的離岸生態系統構建,推動人民幣更好地在離岸市場循環流轉。
2. 建設香港成為離岸財富管理中心
香港政府於2023年3月發表《有關香港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的政策宣言》,就建立全球家族辦公室和資產擁有人的蓬勃生態圈,推出8項措施,以締造具競爭力的有利環境。在此基礎上,建議進一步完善香港市場制度的安排,如設立「家辦通」,令內地高淨值人士能夠通過特別渠道來港投資,以及擴大家族辦公室稅務優惠主體範圍,提升對家族辦公室、高淨值人士的吸引力。
3. 提高香港市場金融資產的多元化和國際化,強化超級聯繫人地位
截至2023年12月29日,在港上市的內地企業數目共有1447家,佔總上市企業數量的55%;市值佔比達76%,股份每日平均成交金額佔比更高達87%。2023年在港新上市內地企業數量有68家,佔新上市企業數量的93%;數據上看,內地企業在港股市場集中度較高,並且已主導香港IPO市場。
建議香港與東南亞、中東和其他地區的交易所建立並擴大市場聯通機制。建議聯合在港金融機構,積極走出去並把一帶一路國家中的中東,《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成員國中的日本、南韓、越南、馬來西亞等作為目標市場;另一方面,推出更多財政、稅收、人力等優惠政策,推動香港與紐約、倫敦、新加坡一樣,成為各地區國家投資機構的首選金融中心之一,為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奠定更加牢固的市場基礎。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