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羔羊任人宰割

牛得知會被屠殺,會不斷流淚,教人不忍;豬會拼命呼嚎,聞之令人不快;如果羊在被宰殺前也會哭,也會叫,那羊被選做祭品的機會應該與豬、牛不相上下。但羊選擇沉默,結果成為獻祭的首選,從此「死得羊多」。
《聖經》創世紀記載,神測知阿伯拉罕確實敬畏衪之後,不用他以自己的獨生子作燔祭,改用公羊作燔祭。當時,人們都喜歡找羊作為奉獻給神的祭品,而不喜歡用其他的動物。原因是羊,尤其是羔羊——未成年的小羊,很容易受制服,一經制服,羊會自知力不如人,就會停止反抗,明知將被屠宰,也不會掙扎、嘶叫,極適宜用來作祭品。
 

掙扎只是徒勞 羔羊沉默以對

 
其他牲畜則不一樣。豬會拼命呼嚎,聞之令人不快;牛得知會被屠殺,雖不會嘶鳴,卻會不斷流淚,教人不忍。若然祭品在奉獻給神的時候又哭又叫,那豈不是會影響神慈悲為懷的形象。所以,不同地方的民族都習慣以羊來作獻祭。
 
我沒法知道羊在被宰殺前的心情,亦不知道為何羊會選擇一聲不哼,就接受命運的安排。但其實人類亦會這樣。據說,伊斯蘭國屠夫處斬人質的時候,大多數人質都是默不作聲的。他們可能已經清楚知道自己的處境,知道任是呼叫掙扎亦是徒勞無功,反會令自己意志受到更大的挫折,臨死前還要讓自己備受精神上的痛苦。那就不如以平靜的心情接受肉體上的痛苦算了。因此,羔羊的沉默亦不失為一種有智慧的選擇。
 
不過,羊其實並非不會反抗。最近我去不丹旅行,就遇見過一隻不肯給我撫摸的小山羊。我一向對動物有一手。我知道動物都喜歡讓人替牠們搔癢,只要搔正癢處,牠們就會乖乖地任我擺布。不要說「高竇貓」會就範,連以前荔園動物園裏的那隻黑熊,每次見我來探牠,都會乖乖地把痕癢部分的身體貼近籠邊,等我為牠搔癢。對熊我會逐步爭取牠的信任,對羊我失去了警惕,以為一抱入懷牠便會樂不可支。誰知這隻小山羊並不肯輕易就範,第一時間用角牴我。我放手後,牠仍低着頭,雙耳向後,後膝微屈,擺出不惜一戰的姿態。可見羊並非如書本上所描述的那麼馴服。牠只是在力不如人,反抗徒勞的時候,才不得不選擇做沉默的羔羊。
 

不識反抗 招致種族之禍

 
不過,羊這種選擇,對個體而言,或屬明智,但對種族而言,卻惹來殺身之禍。如果羊在被宰殺前也會哭,也會叫,那羊被選做祭品的機會應該與豬、牛不相上下。但羊選擇沉默,結果成為獻祭的首選,從此「死得羊多」。
 
有從納粹集中營被拯救出來的猶太人事後回憶。當時集中營內,納粹士兵雖然有槍,但人數遠比猶太人少,如果他們願意不惜一切作反抗,不一定不會成功。但首先發動起義的人則必死無疑,結果大多數人都選擇做沉默的羔羊,以致少數納粹士兵就可以把一批又一批的猶太人送進毒氣室。
 
以色列立國後,猶太人吸取教訓,不願再做沉默的羔羊,處處擺出一副戰鬥格。對巴勒斯坦人更是一被冒犯就百倍回敬。這是否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實在應該好好檢討。
 
原文刊於《am730》,獲作者授權發表。
 

施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