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百多二百年,基於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人類締造了空前的物質繁榮。但早於上世紀80年代科學家已經發出警告,指出這些燃料的大量燃燒,正導致二氧化碳排放的急劇增長,而這會透過溫室效應,導致全球增溫和氣候反常的嚴重後果。
30多年來,情況的惡化遠超科學家的預期。今天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較19世紀中葉增加40%,較二十世紀中葉增加27%,而由此導致的全球增溫已近攝氏一度,海水的膨脹和陸地冰雪融化則令海平面上升超過20厘米。按照聯合國專家組於2012年發表的最新報告,如果這種趨勢持續,到2100年,全球溫度將較今天的上升近5度,而海平面則會上漲達1米。這些巨大變化將帶來一連串的生態環境界災難。
科學家指出,要避免巨大災難的發生,我們必須在2050年之前把二氧化碳排放量減低至今天的20%或以下,而一個中期目標是在2030年把排放量減至今天的60%以下。但現實卻是,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不歇地增長而沒有絲毫減緩的跡像。形勢已經非常嚴峻,每一刻的拖延都會令減排的社會成本上升和災難的風險急增。
簽署於1997的《京都議訂書》是第一份國際減排協議,但因各國的利益衝突沒有得以落實。2014年底在北京召開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期間,中、美兩國發表了《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為問題帶來一線曙光。但即使聲明得以全面落實,仍是不足以對抗全球暖化的威脅。作為人類的一分子,我們已經不能單靠政府的領導,而必須以全民運動的形式來回應這項史無前例的挑戰。
化石燃料犧牲後代福祉
一項我們可以做也必須盡快做的事情,是不再投資在任何與化石燃料有關的企業之上,也應盡快拋售所有有關的投資產品。外國的公民團體已經將2015年的13、14兩日(因要照顧時差)定為全球(化石燃料)撤資日(Global Divestment Day)。只要我們上下一心作出響應,這會發出一個強烈的社會訊息和市場訊息,就是我們不會犧牲後代子女的福祉來換取眼前的利益,而化石燃料產業是沒有前途的。只有這樣,社會的資源才會快速地由化石燃料產業流向沒有二氧化碳排放的清潔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產業,令人類避過生態環境崩潰的厄運。
我們在此作出一個承諾及一個呼籲。我們承諾在2015年結束之前,會把一切與化石燃料產業有關的個人投資出售。與此同時,我們呼籲所有市民和所有團體都作出同樣的行動。具體來說,我們呼籲所有非政府機構包括環保團體、慈善團體、宗教團體、教育團體、文化藝術團體、體育團體等等作出響應。更具體一點,我們呼籲香港八間大學肩負起它們的社會責任,就像不再食用魚翅一樣起着帶頭的作用,將它們投資於化石燃料產業的所有資金撤走。這將會起着一個重要的示範作用,帶動社會的意識和風氣,令我們在對抗全球暖化危機的漫長而艱辛的路途上邁出重要的一步。
簽署人(排名不分先後)(3月4日經更新)
文潔華、方子華、方章豪、毛錫強、尹凱榮、朱自強、朱明中、白錦輝、李文霏、李宇森、李昱慧、李偉才、李琬婷、李樂民、李樂詩、何俊輝、林志鴻、林致良、林庭輝、林恆慶、吳永康、吳炳榮、吳思朗、吳進坡、吳嘉儀、易威遠、洪詠慈、洪麗貞、姚蔚妍、陳仲良、陳金城、陳念慈、陳卓賢、陳佩珊、陳訓廷、陳裕華、陳碧蓮、陳瑞華、陳豪、陳微薇、陳慧芳、陳曉蕾、梁冬陽、梁沛霖、梁家怡、梁榮武、梁懷恩、徐守淇、袁漢榮、馬斯永、容卓軒、陸凌綠、展晴、張偉良、張寶華、黃宏燈、黃孟杰、黃明松、黃啟聰、麥永開、麥家凱、麥禮新、麥藹儀、莫少麟、葉恩明、葉慶良、彭凱恩、彭耀階、馮美寶、曾憲江、傅智章、鄔松熹、詹志勇、甄永樂、甄榮磊、甄偉喬、甄偉健、董格、鄭依依、鄭偉才、鄧紹偉、潘昭強、廖勺賢、廖欣雄、廖梓延、廖新偉、廖寶貝、劉天賜、劉秀成、劉忠安、蔡健雄、蔡耀明、黎明豪、黎淑賢、歐陽英輝、鄺芯妍、盧偉力、盧健熙、鍾寶寬、謝子祺、謝家駒、謝偉國、謝偉韜、龍子維、戴世材、蕭智剛、龐愛蘭、嚴駿豪、Gloria Lo、Leung Ka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