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漢:孔聖堂成立84年 為香港弘揚儒家精神

孔聖堂中學成立初期,弘揚儒家思想及舉辦國學活動。1990年至2010年左右,孔聖堂中學的對外活動甚少。楊永漢博士在2012年上任校長,恢復儒學推廣。

編按:2019年6月15日,國史教育中心舉辦第八場名家講座,亦是本學期年度最後一講,邀請孔聖堂中學校長楊永漢博士進行演講,題目為「孔聖堂與香港國學發展」。以下為楊校長的演講摘要:

清代學者來港重振儒家思想

孔聖堂出現之前,中國發生什麼事?滿清政權被推翻,接着在民國初期發生五四運動。當時年輕人覺得舊事物不好,新事物有點懷疑。康有為發覺中國沒有凝聚力,對中國傳統學問和道德都產生極大懷疑,因此他認為儒家思想需要重新整理,寫了《大同書》,希望將孔子思想變成宗教,凝聚整個中國。

孔聖堂為何出現?清亡後,有一群前清朝翰林、進士、舉人來港,比如蔡元培、賴際熙、區大典、溫肅等。他們來港後,認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不可逆轉的道德,希望在香港重新傳播儒家思想。

孔聖堂入口。
孔聖堂入口。

孔聖堂與孔教學院不同

這群人有兩個派別──孔教和孔聖堂。第一個派別倡議在香港建立宗教式的孔教團體,即是現在的孔教學院。清末名士陳煥章先生來港成立孔教學院,成為孔教第一代教主。第二個派別倡議建立孔聖堂,建立一個以儒家思想來宣揚傳統道德的地方。所以孔聖堂既是講堂,也是團體。

很多學者來香港,同時參加孔教學院和孔聖堂。三十年代後,兩地輪流舉辦祭孔祭孟的大典。在八十年代,孔聖堂的祭孔儀式成為香港旅遊景點。其後祭孔儀式由孔教學院舉辦,孔聖堂甚少參與。學校的祭孔儀式是行三鞠躬禮。

創立孔聖堂的各位名人,來自不同宗教。因為部分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基督徒。有基督徒學生因為宗教信仰,而拒絕入讀孔聖堂,這是誤解。孔聖堂不是宗教組織。孔聖堂初期理事周壽臣、羅旭和、羅文錦、何東都是來自不同宗教!他們只會尊敬孔子,不會把孔子當作神來供奉。

楊校長指出,現在孔教學院和孔聖堂是互不隸屬的。
楊校長指出,現在孔教學院和孔聖堂是互不隸屬的。

1935年孔聖講堂開幕

1928年,曾富先生建議建立孔聖堂,藉此推廣孔孟思想。簡孔昭先生捐獻35萬興建全座孔聖講堂。他捐獻土地12萬平方尺興建堂址。後來發現孔聖堂地基為浮泥,用簡先生籌得捐款的8萬餘元,以築建地基。後來簡孔昭先生再捐款15萬。

「四大寇」之一的尢列發表《孔聖堂宣言》(1935)「居今之世,道德淪胥,人心陷溺,有心世道,莫不惄然憂之,有識之士,均以非提倡孔道,無以挽既倒之狂瀾,使民眾得以日趨正軌。」(節錄)

1935年12月10日孔聖講堂正式開幕。孔聖講堂樓高達三層。其中樓高兩層之大禮堂,可容千人。堂門頭上小閣為藏書樓,堂外小樓為議事室。講堂之瓦頂雕花皆以山東曲阜孔廟為藍本。孔聖堂成立初期,堂前是海灘,有山東曲阜近海的概念。孔聖堂外種了不少桃花和木棉樹。

孔聖堂前會長楊永康先生於孔聖誕辰領導行三獻禮。(楊永漢簡報)
孔聖堂前會長楊永康先生於孔聖誕辰領導行三獻禮。(楊永漢簡報)

孔聖堂舊觀。(楊永漢簡報)
孔聖堂舊觀。(楊永漢簡報)

孔教學院院長朱汝珍太史賜送牌匾祝賀孔聖堂落成。
孔教學院院長朱汝珍太史賜送牌匾祝賀孔聖堂落成。

孔聖堂現貌。
孔聖堂現貌。

簡孔昭先生贈建孔聖講堂紀念牌。
簡孔昭先生贈建孔聖講堂紀念牌。

簡孔昭肖像,現藏於孔聖堂圖書館內。
簡孔昭肖像,現藏於孔聖堂圖書館內。

尢列發表的《孔聖堂宣言》。(楊永漢簡報)
尢列發表的《孔聖堂宣言》。(楊永漢簡報)

日佔時期的低潮

1939年,由雷蔭蓀倡議及籌辦兒童保康院,朱汝珍太史為院長。免收學費,且供食宿。因戰禍而停辦。

1942年香港淪陷,孔聖堂被日軍徵用作辦公室,將孔聖堂的文件燒毀,因此已沒有四十年代及之前的歷史文件。

孔聖堂包容新學及不同機構

孔聖堂接受不同學術及政治理念團體或學者借用講堂演講,包括「打倒孔家店」的新文學家及左傾思想學者。堂方思想開放及容納潮流。

1939年3月31日的國民公約宣誓典禮,出席代表學生約1200人,會上誓言全民抗日,堅持到底。

1941年在孔聖堂舉辦魯迅先生60誕辰追思會。香港大學許地山教授致開幕辭。蕭紅女士報告魯迅先生傳略。

孔聖堂接受歌頌新文學學者的講座,包括郭沫若、茅盾等學者文人。最為人稱道的是1948年孔聖堂內舉辦紀念五四運動座談會,郭沫若就是在此時進行演講。

1950年,工聯會第三屆代表大會於4月8日及9日在講堂舉行,背景掛上領導人的大型照片。

1948年孔聖堂內舉辦紀念五四運動座談會,郭沫若就是在此時進行演講。
1948年孔聖堂內舉辦紀念五四運動座談會,郭沫若就是在此時進行演講。

延請碩學名儒演講

孔聖堂請來不少著名教授學者演講。早期包括錢穆、唐君毅、饒宗頤、牟宗三、朱汝珍、溫肅、鄒魯、葉恭綽、蘇文擢等;到了中期,七十年代,有單周堯、陳耀南、溫中行等;後期有丁新豹、杜維明等。2013年11月14日,哈佛大學中國歷史及哲學系教授杜維明在講堂公開演講,講題為「21世紀與儒學」。

孔聖堂的對聯由饒宗頤所撰。
孔聖堂的對聯由饒宗頤所撰。

單周堯墨寶,現藏孔聖堂內。
單周堯墨寶,現藏孔聖堂內。

宣講國學 開研習班

孔聖堂建堂初期,每天下午二時至四時,有講師宣講孔道,先標講題,再引故事說明。如《工商日報》載:「近日所講,多引《三國志》,如講君不君,臣不臣,則引曹丕篡漢、華歆助虐故事證之。」

自1976年10月17日第一屆國學研習班開學,至2015年,仍在續辦中。學生於周末到孔聖堂中學上課,初定一學年為一屆,後改兩學年為一屆。國學班課程有七科,包括《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曾子、荀子和詩文選讀。首數屆老師有單周堯、陳耀南、翁一鶴等著名學者。

孔聖堂二樓曾是國學研習班的課室。
孔聖堂二樓曾是國學研習班的課室。

第一屆國學研習班班主任是梁隱盦先生明確表示,經典舊典不應以專門學科對待,應以日常通才學科視之。背後的意思是,此等學問,乃中國人日常生活的道德依據,亦是建立社會和諧穩定的道理所在。

第一屆畢業同學包括新加坡大學教授勞悅強、畫家潘瑞華、書法家趙炯輝等,研習班的貢獻很大。當時學生畢業,需寫論文一篇,內容多與儒家思想有關。

第一屆國學研習班畢業生致送「入德之門」給孔聖堂。
第一屆國學研習班畢業生致送「入德之門」給孔聖堂。

現任國學班課程主任是何廣棪教授。何教授曾任台灣華梵大學研究所所長及樹仁大學教授。何教授改革課程,加入更多普及元素,如文字學、佛學等,令國學班課程涉及整個中國文化系統,現分基礎班、深造班及研究班。

堂會曾於1957年出版《孔道季刊》,出版約20多期後停辦。

成立中學 延續儒學推廣

1949-50年,雷蔭蓀先生創辦大成中學並出任司理。與孔教學院所辦之大成小學相銜接。1953年,大成中學更名為孔聖堂中學,楊永康先生為首任校監。校訓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教導學生行「先德後學」理念,重視學生品德。1964年,孔聖堂中學新校舍動工。1965年,新校舍正式啟用。

孔聖堂中學校舍。
孔聖堂中學校舍。

孔聖堂中學校徽,下面絲帶為校訓「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孔聖堂中學校徽,下面絲帶為校訓「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孔聖堂中學成立初期,弘揚儒家思想及舉辦國學活動。五十年代起至九十年代初,學校慶祝孔聖誕和孟子誕。七十年代起至八十年代末,學校慶祝父母親節。還有國學研習班、徵文詩詞比賽、中國書畫班等。

1985年,孔聖堂50周年年慶,建造孔子像、書劍軒、觀鳯亭。

書劍軒現貌。
書劍軒現貌。

1990年至2010年左右,孔聖堂中學的對外活動甚少。楊永漢博士在2012年上任,恢復儒學推廣。在學生派發成績表當天,向父母敬茶,感謝養育之恩。

現在孔聖堂中學延續儒學推廣。學校每周早會都有《論語》金句分享。而定期的周會推廣孔孟思想。學校舉辦中華文化周,邀請教授演講,向學生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曾經舉辦過中華文化博覽和禮孔之旅。

孔聖堂中學師生到城市大學出席楊永漢校長的講座。
孔聖堂中學師生到城市大學出席楊永漢校長的講座。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