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致合作空間收窄
中美貿易戰未見休戰跡象,對中國的生技醫療產業會否產生巨大衝擊?梁頴宇說 : 「過去一年半中國在美國的投資銳減九成。中國投資者主投的美國個人健康社交平台公司PatientsLikeMe,被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要求剝離中國投資方,另覓美國公司作為買家。投資者擔心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令原來想投資或者收購美國初創的中國醫藥公司卻步。由於啟明創投主要投大中華地區的初創,中美貿易戰對啟明沒有影響。如果中美貿易戰發生在十年前我可能會擔心,但現時中國已經有很多自主研發,故此貿易戰對中國國內的研發影響不大。看到華為的先例,大家都醒覺不能依賴外國技術,要增強自身研發能力。」
梁頴宇強調在中國研發新藥有成本優勢,「要是以中國作為罕見病藥研發基地,在全球各地做臨床測試,成本效益明顯較高。美國公司亦十分明智,懂得在中國做臨床測試。 美國或其他國家的醫藥公司需要中國,不會輕言放棄中國。 另一方面,中國亦需要美國公司參與研發。中美貿易戰導致中美在生技醫療的合作空間減少和步伐拖慢,但雙方依然會繼續合作。 」她解釋在美國研發一款新藥要40-60億美金 ,但在中國只需十分之一或更低成本。 她展望未來 「幫助更多創業者,讓他們在中國做到最好,然後跳出中國,面向世界。 」
香港須建立藥物監管機構及專利授權制度
香港的醫療產業在大灣區是否具備優勢?她表示香港有素質極佳的醫學院和醫院,水平仍然較深圳和廣州高,香港應充分利用醫院資源和醫療人才,鼓勵醫生積極參與開發新藥和做臨床試驗。「在美國著名醫學院的教授都會參與研發新藥或者臨床試驗,香港醫生這樣做的較少。香港醫院可做更多臨床試驗,不要局限於多建幾家醫院來增加收益。 放眼全球,尤其是腫瘤科,一流的醫院都會參加大量臨床試驗工作。」
關於如何在香港推動生技醫療產業,她提出兩大重點: 一、設立香港的藥物監管機構,二、儘快推行原授專利制度。
「香港有能力成為新藥研發中心,但要設立政府機關和法規配合。香港需要成立藥品監督管理局,以及推行原授專利制度。有些初創沒有落戶香港,原因在於不能直接在香港取得標準專利保護,轉為揀選在中國大陸或美國創業。香港擁有完善法制,許多生技醫藥初創都想在香港成立總部, 然後把生產線放在大灣區,就像上海與蘇杭的關係。在香港的國際級研發中心有望衍生出更多公司,當它們規模漸大,在香港的辦公室地方不夠用,就可拓展至大灣區。人才方面,廣州的中山大學和未來的港科大(廣州)都能夠提供人才。」
大學生想入行宜先做研究助理
香港大學生如想投身生物醫藥行業,梁頴宇說 : 「從事科研要極度專注,花十年青春研發新藥的結局可換來失敗收場,所以最好本身有志以科研奉獻社會。從事生物醫藥投資,本科學歷不足以應付工作,建議有碩士或以上學歷,單就分析臨床數據就有甚多學問,各種疾病都屬專門領域,診斷和治療方法迴異,故此要在行內浸淫比較長時間學習。我的大部分團隊成員都是 MD(Medical Doctor)或者 PhD(博士),平日要運用科學訓練判斷一間公司是否值得投資。大學生就讀本科時最好做過研究助理,外國和中國都會有很多大學生到研發中心打暑期工累績經驗。」「香港要推動創科行業,固然要全力推動 STEM 教育,但亦要想辦法提供STEM學科相關的職位,讓香港大學生畢業後一展所長。 」
梁頴宇專訪二之二
本系列文章:
梁頴宇簡介
啟明創投負責醫療健康行業投資的主管合夥人,旗下管理6個美元基金和5個人民幣基金,總基金規模超過40億美元,投資了280家創新企業。現為甘李藥業、再鼎醫藥、南通聯亞藥業、浙江諾爾康神經電子科技、杭州啟明醫療、嘉和美康、康希諾生物和貝瑞和康生物技術董事。
擁有美國史丹福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和美國康奈爾大學管理學學士學位。目前是哈佛大學法學院客座講師、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投資專業委員會副主席和創始成員、香港創業投資者聯盟召集人、青年企業家發展局董事、香港科技園董事,也是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理事會成員和霍奇基斯學校理事會成員。
灼見名家重量級活動浪接浪,繼灼見名家五周年論壇後,本社第二屆財經峰會將於2020年1月8日舉行。第二屆財經峰會將是香港金融界最具影響力的活動之一,現正接受峰會贊助、認購宴席及場刊廣告,查詢請致電2818 3638或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