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已經80歲了,但對教育仍然有心有力。如果有能力幫忙的,我都盡量幫助。」香港著名教育家李金鐘從私校校監,到孔聖堂中學校長,再到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最後退休義務工作,過去50年教育生涯裏,都本着有教無類的心,幫助有需要的人,一人兼顧多職,永不言退,正如《論語》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現為孔聖堂中學校董的他,在中學前校長古澤芬的介紹下,有幸與教育界翹楚會面,感受他的教育熱誠。
開辦私校 一人多職
李金鐘是福建省南安縣梅山鎮芙蓉村人,重視教育品德,他非常崇拜廈門大學創辦人陳嘉庚,以及其女婿李光前。富商李光前有「橡膠大王」之稱,與岳父陳嘉庚一樣重視教育。李金鐘年少時先後在南安國專中心小學、南安國光中學讀書。這兩間學校都是李光前創辦的,因此當地人對教育非常重視,深深影響李金鐘。
李金鐘於1964年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畢業,在九龍塘學校(中學部)執教數年,希望能幫助學生。1969年,他正值而立之年,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教師在灣仔創辦私立學校思明英文中學及思明夜中學。
李金鐘出錢出力,為了節省老師的薪酬,一人兼多職。他在思明英文中學除了是校監,還擔任班主任,並兼教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學。有時帶學生去修頓球場上體育課。「當時還有其他老師,但我想節省老師的金錢,我兼顧多點工作。我試過教四班中文。我在外面的學校月薪多達1000多元,在這裏只有數百元。但我不計較,全力照顧學生。」
早前灣仔校舍更設有夜校課程。當時李金鐘以學校為家,由朝到晚都為學生服務。「我當時在學校吃和住,中午和晚上與老師一起吃飯,然後教夜校,在學校睡覺。翌日早上八時開始授課。」
思明英文中學在1969年在灣仔道創辦時是半日制,開了8班,1班小五、1班小六、2班中一、1班中二、1班中三、2班中四。學校有就9個課室,8個上課用,1個用作教師休息室。因為學校認真辦學,獲教育局資助,幫助學生交學費。
他憶述當時個別中一生連26個英文字母都不懂,老師義務幫助他們,周末也要上班。學生在中三評核試的表現比津校的好。經過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變得勤力,會考合格。
1972年,思明英文中學因為租金上升,難以負擔,從灣仔搬至荃灣海邊,原校學生願意前來就讀。兩層樓,只有一個實驗室,沒有運動場,上體育課要去楊屋道和沙咀道。
1972年9月思明英文中學搬到荃灣的第一年行全日制,照顧由香港島搭船往荃灣就讀的學生。結果開了12班,出現8班中一、1班中二、1班中三、1班中四、1班中五。
1973年9月,學校改為上下午班制,以容納更多學生入讀。12班上午校,12班下午校,一共24班,約40個老師。學校全盛時期有1000多人,有學生在會考考得4A4B佳績,入讀港大。
1982年李金鐘成立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教育發展有限公司,並成為主席,出任29年。(教育基金會前身)
整頓校風 以理服人
李金鐘獲孔聖堂中學校監張威麟邀請,成為校長。「我是新亞書院畢業,張威麟是新亞書院的校董,之前已經相識。校監找我幫忙,我覺得十分值得。」
李坦言,當時孔聖堂的校風普通,要處理很多問題。「我站在校門,不准許其他閒雜人等接送學生。」他經常駕着私家車,看看有沒有紀律有問題的學生。「當時校方人員指我的座駕是巡邏車,我在南華體育會、禮頓道禮信大廈大排檔巡邏,最遠到怡和街麥當勞大廈、利舞臺。如果我在學校附近發現學生與陌生人交往,我知道的話,就駕車載學生回校,接着與學生談話,防止他們誤入歧途。」訓導主任陳樹俊老師受李校長影響,每逢午飯時間都在學校附近巡邏。
雖然學校校風需要改善,但李金鐘不主張嚴懲學生。「我主張以理服人,讓學生知道錯在哪裏,要明白為何我會這樣處理。我主張三令五申,我給三次機會學生,再犯就處分。」
他憶述有一次發現有中一生在學校附近南華體育會遊戲機中心打機,學生一看到李校長,用校褸遮臉。他帶學生回校,班主任要求見學生家長。學生懇求校長給機會改過。李校長要求學生寫〈打機的好處〉作文,並為他批改。此外,校長要學生清理校園一星期,不用見家長。
在禮堂集會時,李校長要求學生肅靜,如果學生在台下說話,並讓學生上台說一分鐘。學生很怕上台,就不敢在集會時嘈吵了。
李校長一方面希望校園生活多姿多采,另一方面重視傳統儒家精神,可謂用心良苦。「我做校長時,每年都舉辦聖誕節歌唱比賽,要求每一班學生都參加,除了自己練的歌外,還要唱孔聖頌。」
李金鐘校長上任後一年,即1985年,正值是孔聖堂50周年慶典。在校園建造孔子像、觀鳳亭和書劍軒。孔子像旁的南洋杉、觀鳳亭下的石鼓都是李校長送的。
培養紀律 給學生信心
上學和放學時,李校長都站在校門與同學打招呼。「我盡量在放學期間不留在辦公室,都抽空到大門與學生說再見。」另外,校長閒時會與學生打球,即使是一對一也會參加。
學校有交通安全隊、少年警訊、聖約翰救傷隊,校長希望學生除了培養紀律外,還能接觸外界。
校長會給予學生信心,並鼓勵它們。「我鼓勵學生勇於為社會服務,為學校服務。我的學生出外參加少年警訊比賽,贏了我會獎勵他們,輸了我會勉勵他們,請他們到禮頓道印尼餐廳吃飯。」
教育局主管稱讚李金鐘成為孔聖堂中學校長後,學校脫胎換骨,學生變得有禮貌,上課很留心。全盛時期學生多達700人,多達18班。畢業生對學校都有歸屬感,謝師宴都很開心,校長鼓勵師生保持聯絡,並支持校友會工作。有學生成績好入讀中大,校長親臨大學鼓勵他們。
與教師保持良好關係
校長給一般人的印象都是高高在上的,李金鐘校長重視教師之間的聯誼。他中午、放學後經常與老師吃飯。「我每年都與全體老師、工友一起吃飯,多謝他們的服務。我親自付費,不用學校一分一毫。」
教師之間有體育比賽,例如籃球、乒乓球、保齡球,他也樂於參與。「我與老師一起去南華會打保齡球,我在孔聖堂才學懂。」因此教師樂意與他接觸。
有老師到孔聖堂中學實習,他也願意幫忙,教導他們如何上課。
讓家長了解孔聖堂
從前孔聖堂招生時,在課室內面試。家長看不到孔聖堂的優勢,校園的漂亮。李金鐘出任校長後,改在孔聖禮堂招生,並親自助陣。「從前家長去到校舍二樓就算了,現在家長看到我們的處事認真,以及宏大的校舍。」
李校長加強家長聯絡,經常招待家長來學校,讓他們了解子女在學校的情況。他同時鼓勵班主任和老師多與家長聯繫。「除了家長親自來學校外,也會用電話溝通。老師與家長之間的關係很密切。每次學校派成績表,我都主動邀請家長來。」
退而不休 接觸長幼
李金鐘於1991年離開孔聖堂,但仍樂意工作,曾為香港中文大學校董,並為中大校友會聯會辦學,並成立教育基金會。聯會目前有兩間中學,三間幼稚園和一間小學。「我目前在順龍仁澤幼稚園做校監,我曾在張煊昌幼稚園做了26年校監。」
校友聯會基金會在2000年成立陳震夏中學。今年6月中學成立一個以高錕命名的未來教室。高錕夫人高黃美芸與李金鐘一同出席開幕典禮。
1997年,李金鐘在深圳公明開辦廣東香港人子弟學校,老師雖為內地人,但將香港的辦學概念套用在內地,用香港的教材,學生可以到香港參加中學會考。他在1997至2000年擔任廣東香港人子弟學校校長,離開時正值60歲。
2000年9月從廣東香港人子弟學校退休後,全職擔任義務工作。他雖已退休,但仍接觸年輕人。目前他是全港青年學藝比賽大會顧問,曾是社會福利署學生及青年義務工作推廣小組召集人。他在社會貢獻甚多,因此成為中大榮譽院士,在2011年獲特區政府頒授榮譽獎章。
李金鐘現在是香港高齡教育工作者聯誼會一分子,曾在2008年至2014年擔任會長。聯誼會由退休校長、教師、大學教授、教育局前官員等組成,有7000餘會員,成員平均60歲。聯誼會經常舉辦活動,有合唱團、旅行、書法班、乒乓球班。高齡教工合唱團於5月20日晚上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演出,頗獲好評。參加演出者超過70人,李金鐘為活動司儀和合唱團團員。2017年聯誼會出版《教育首腦話當年》,回顧本港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教育發展軌跡,李金鐘為主編。
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李金鐘辭去孔聖堂中學校長一職,學校發展有起有伏。現為中學校董的他,希望孔聖堂能保持下去,能發揚光大。「孔聖堂的校舍和歷史值得保留,因為培養過不少人才,很多團體也在這裏辦過活動。香港的儒家思想有孔聖堂這個基地,應該好好利用。這塊地是前人捐出來的,很值錢的,但要好好發揮才行。」
他寄語師生繼續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並希望學生多關心社會。他又認為世界不斷變,年長一輩教育工作者也要變,不要固步自封,要有新的突破。「世界變化非常快,要不斷去學習新知識,不斷追求新的資訊,豐富我們的知識,豐富我們的人生。」
!doctype>李金鐘簡介:
香港教育家。中學畢業後入讀過新亞書院、新亞研究所和香港中文大學。他當上教師初期在九龍塘學校(中學部)任教,其後創立私立思明英文中學。之後被羅致到孔聖堂中學出任校長。李金鐘曾是香港中文大學校友評議會第一屆主席和香港高齡教育工作者聯誼會會長。自2000年代初退休之後,全身投入義工服務,擔任社會福利署推廣義工服務督導委員會委員學生及青年義務工作推廣小組召集人。2011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榮譽勳章。2005年,香港中文大學向他頒授榮譽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