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說第六十四:未濟卦
《象》曰:火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未濟卦由離卦和坎卦組成,上「離」下「坎」,「離」為火,「坎」為水,故說「火水,未濟」。
未濟卦的上一個卦是既濟卦。兩個卦名中「濟」字的意思相同,都是以渡過河來表示成功,或已完成。但「既」字和「未」字意思卻完全相反,因此「未濟」的意思便是不成功,未完成。
孔穎達說「水在火上,炊爨之象」,用燒飯作為既濟卦的圖象。水在上,火在下,所以飯便可以燒成。但在未濟卦,水火的位置互調了,火在上,水在下,飯便燒不成了。這象徵着事情不成功,因此說是「火在水上,未濟」。楊萬里說:「水在火上,則成烹飪之功,故為既濟;火在水上,反是,故為未濟。」(《誠齋易傳》)。有人要問,為什麼火在上,水在下,飯便燒不成。那就要明白到古人對物象的觀察了。侯果(唐代易學家)說:「火性炎上,水性潤下,雖復同體,功不相成,所以未濟也。」(李鼎祚《周易集解》引)火的熱力是向上的,冷的水總是向下流的(對流的物理現象),如果把火放在上面,便沒有熱力去燒熟要烹煮的東西了。
有好辯者會說:現在的「氣炸鍋」,那發熱元件不是放在上面嗎?那便是「火在水上」了。要知「氣炸鍋」能煮熟東西,是用一把電風扇把在上的熱吹向下,構成一股熱氣流的循環,不是單純的「火在水上」。卦象是可以變化的,我們試用玩遊戲的心情,看「未濟卦」可不可以變成氣炸鍋。假如占得未濟卦
的第五爻(六五,陰爻)是老陰,老陰是可變的,因此可變成陽爻(這個方法稱為「爻變」),便成了訟卦 。訟卦中四、五、六三爻是乾卦,乾卦純陽,可視為熱源。三、四、五三支爻組成了一個巽卦 (這是「互卦」的取象方法),巽為風,卦中有熱、有風、下面有水,那就差不多是一個「氣炸鍋」在烹飪的象了。這種玩法,在占卜中,叫做「之卦」。之者往也,意思是說從一個卦,經過某些爻的由陰變陽,或由陽變陰,變成另一個卦,便是「之卦」。上面的例子便是「未濟之訟」。不單一支爻可變,兩支、三支以至六支全變都可能,因此一個卦,有可能變成六十四卦中任何一卦,(詳見「概說七:怎樣讀卦」)傳為西漢焦延壽所著《易林》,便是這樣構成的。雖然變化是有條件的,但亦由此可見,解卦是有無限的可能性的。本書的目的不在解卦,而是解釋《大象傳》中的字句,因此不贅。水火位置不同,構成兩個意義相反的既濟卦和未濟卦,與此性質相近的,有另兩個卦,便是泰卦和否卦。「地天,泰」,「天地,否」,解釋這兩個卦,也是用「向上」、「向下」、「相交」、「不交」的概念的。
未濟預示另一個循環開始
回到《大象傳》辭。這卦的啟示是「君子以慎辯物居方」。「慎」是謹慎,審慎;「辯」字同「辨」字,辨別的意思,「辨物」便是辨明事物的性質;「居」是安排位置的意思,「方」是方位,引申為位置。王弼注得很簡明,他說「辨物居方,令物各當其所也。」《大象傳》的作者,是拿未濟卦為實例來說這個道理的。水和火都是物,水和火的性質是要辨明的。辨明了它們的性質,便可把它們放在適當的位置上,使它們能產生功效,事情便能成功。把水放在下,把火放在上,明顯地沒有「辯物」,因此「居方」也就不準確了,所以沒有成功(「未濟」)。君子見到這情形,便要知所警惕,審慎地做好「辯物居方」的工作。王弼說「令物各當其所」,這句話和諸葛亮《出師表》中舉薦將軍向寵時說「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也」一段話相似。能辨物,因而能居方,能辨人,也能使人各當其所。俞琰說「君子以慎辯物居方者,物以羣分,則有高下之殊等,方以類聚,則有君子小人之異類。辯而居之,所以使高下不亂,而君子小人各得其所,蓋不可不慎也。」(《周易集說》)《大象傳》的作者,是從「未濟」的不成功的現象,去提出改善的方法的。
要是《易經》的作者,把完美的既濟卦作為最後一卦,那不是為六十四卦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嗎?《易經》的想法不是這樣的。若把「既濟」放在最後,那好像六十四卦是結束了,但事物是循環的,是如環之無始無終,把「未濟」放在最後,不單表示沒有結束,而且這是另一個循環的開始,六十四卦,是沒有句號的。「物極必反」,事物到了極點的時候,便會走到它的反面,這種思想,在《易經》中是處處可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