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全運會的定位

訂定獎勵金額也不容易,主要考慮有關運動會的整體競技水平和在國際的地位。

上月底本人以香港大專體育協會主席身份,出席了在體育學院舉行的全運會及世大運頒發獎金典禮。

今次頒發獎金的典禮很特別,而且在兩個運動會運動員所取得獎牌的成績也是歷屆最好的。因此,發出的獎金也創下這兩個運動會過往所發出的最多紀錄,今屆全運會香港運動員一共取得3金8銀10銅的好成績,獲頒的總獎金達222萬元。

至於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獎牌共兩金兩銅,總獎金達130萬元,而兩面金牌都由泳手何詩蓓獨得,因此,她被譽為是今次頒獎禮的小富婆,共得100萬元獎金。

這次的獎金是來自香港賽馬會優秀運動員獎勵計劃,在這計劃中,運動員在奧運會、亞運會、世大運、全運會、殘奧運、亞殘運等大型運動會取得獎牌,便有資格獲得設定金額的獎金獎勵。當然,獎金最高的是奧運會,金牌全額是300萬元,其次是世大運,金牌獎金是50萬元,亞運會金牌則是40萬元,全運會為30萬元,而殘奧運和亞殘運分別是40萬元和54,000元。

如何訂定獎金金額?

當然,訂定獎勵金額也不容易,主要考慮有關運動會的整體競技水平和在國際的地位。因此,以奧運會作為大型運動會最高水平和地位是無可置疑的,而亞運會也是亞洲各國及地方認同的最大型運動會。至於世大運,她是屬於全球大學生的運動會,而且有年齡限制,必須在25歲或以下,因此,其水平當然次於奧運會。全運會並非國際大型運動會,但由於屬中國最高競技水平的運動會,香港精英運動員要在這個舞台上取得獎牌也很不容易。但隨着全運會正步向全民參與的方向,並且減少運動員取得獎牌的影響力,同時又容許不同單位運動員組隊參賽,例如今屆香港泳手杜敬謙夥拍國家隊泳將孫楊在接力賽取得一面銀牌。未來香港精英體育,包括這項運動員獎勵計劃需要重新檢視全運會的定位。

原刊於《文匯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鍾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