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日本與中美兩國關係都很密切,而今在中美摩擦加劇的背景下,如何站隊正成為煎熬日本政經界的新煩惱。總體上,日本的站隊選擇主要受三大因素左右。
(一)日本和中美的經貿關係
從二戰後到2007年前,美國一直是日本的最大出口市場。 2007年後,中國首次超過美國成為日本的最大市場並一直保持至今。此外,最近20多年,美、中、英常為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的三大目的地國。
(二)日本和中美的政治關係
二戰後美國曾佔領日本,1960年兩國簽訂了《安保條約》,至今保持着特殊的同盟關係。
1972年日本與中國實現邦交正常化後,曾有過關係密切的蜜月時期。但是1990年代以後,由於歷史認識問題以及「中國威脅論」的擴散,兩國關係逐步轉為「經熱政冷」。 2010年以後,中國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GDP大國,日本對中國的崛起更為戒備。加上領土爭議,中日關係一度陷入冰河期。但是2018年兩國總理恢復互訪,外交關係正在回暖。
(三)日本國民對中美兩國的親近感
1978年起,日本內閣府每年在全國實施有關外交關係的問卷調查。從日本國民對中美兩國親近感的歷年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以下特點:
首先,對美國的親近感相當穩定,回答「感到親近」(含「親近」和「比較親近」)的比例一直在67%-85%之間,並且在大多年份,在所有調查對象國中,對美親近感比例高居首位。
其次,對中國的親近感變化顯着。 1980年代中期前,同文同種的中國曾一度成為日本國民感到最親近的國家。回答「感到親近」的比例曾高達78.6%,並有四年超過美國。但是此後,該比例一路下滑,2018年才回升到20%以上。
中國雖與日本也有非常密切的經貿關係,但兩國非同盟國,政經體制差異也很大,再加上領土爭議,所以日本國民對中美兩國的親近感差距拉大。不過,在最新的2018年調查中,日本國民在回答「今後發展日中關係的重要性」時,選擇「重要」和「比較重要」的比例高達81.2%;在回答「今後發展日美關係的重要性」時,這一比例為94.5%。兩者相當接近。
日本於中美貿易戰的取態
面對中美貿易摩擦的升級,目前日本各界的應對耐人尋味。作為美國的同盟國,日本政府選擇和美國保持一致。 2018年8月美國宣布禁止政府部門使用中國通訊產品後,日本隨之決定將在政府採購和建設招標中排除有安全隱患的外國公司。 2019年5月中旬,美國把華為列入貿易禁止黑名單、並要求同盟國配合行動後,日本政府也只能表態照辦。作為中美的重要交易夥伴國,日本企業也面臨巨大站隊壓力。從企業利益考慮,日本企業很不情願與華為這樣的超一流企業脫鈎。 2018年,僅華為公司一家從日本進口的各類產品價值就高達60多億美元。但是鑑於上世紀80年代曾有過東芝違禁與蘇聯發生交易而遭美國嚴罰的前例,目前許多企業被迫選擇暫與華為等黑名單上企業中止部分交易,等待事態平息。
令人矚目的是,日本媒體總體上保持了客觀公正的態度。比如日本電視台5月下旬播放了對華為公司的現場採訪,大大增加了日本民眾對華為研發體制、信息安全管理體制、和日本企業的密切合作等方面的了解和信任。不少學者、媒體人士、前外交官在報刊上,對美國以推測當證據、跨國打壓競爭對手國優秀企業的行為表達了不滿,認為此舉破壞了正常的國際經濟競爭秩序,日本政府和企業不能一昧聽從美國。
今後日本將如何站隊?可以說,總體上還將繼續受前述三大基本因素左右。日本政府也許會嘗試發揮中間調解作用;日本企業會先選擇調整其全球供應鏈,如果收益下滑,則抱團發聲影響政府決策;日本國民既是消費者,也是投票人,他們對中美的親近感變化將會直接影響政黨、政策。得道多助,如果今後中國繼續重視改革開放,企業行為和產品變得更符合國際規範和令人信賴,那麼一定會有更多人聲援中國。
原刊於《東方財經雜誌》,本社獲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