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宜以旅遊作火車頭

要尋找一位合適人選,能熟悉3大範疇的專業知識,明白各大範疇的運作與推廣訣竅,已經近乎是「不可能任務」,更遑論統領者能服眾,受各範疇的持份者一致擁戴,相信是一大挑戰。

行政長官於本月公布政府架構重組方案,建議下屆政府增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體旅局),統管該3大範疇。3大範疇,各有產業鏈、各有持份者,所涉及的專業知識、人才培育、行業發展、對外對內政策,以及產業對香港的貢獻,均大相逕庭。要尋找一位合適人選,能熟悉3大範疇的專業知識,明白各大範疇的運作與推廣訣竅,已經近乎是「不可能任務」,更遑論統領者能服眾,受各範疇的持份者一致擁戴,相信是一大挑戰。

專才統領  可兼顧需要

香港政府雖有一班政務官通才,但目前屢有改革公務員系統和文化的呼聲;而3大行業內不少持份者,歷年來均對主管官員有甚多不滿輿論,由通才管治更易產生以「外行領導內行」的怨氣,恐怕難以令各範疇的持份者心服口服。

雖云「萬事起頭難」,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始終也要起步嘗試。既然難以找到一位3大範疇都令人滿意的領軍人,倒不如先委任其中一個範疇的精英擔任局長,統領來自其他兩個範疇的副局長和政治助理,其下再委任行業智囊團襄助,方能有機會同時兼顧3大範疇的需要。

善用大灣區機遇

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文體旅局有責任推動產業發展及落實定位。然而,香港向有「文化沙漠」之諷,除流行文化如影視製作、流行歌曲及金庸小說,曾在上世紀盛極一時外,文化產業的發展,也只算在起步階段,而扶植產業,更必須先培育起人才及市場,也應善用創新科技和大灣區的機遇,但如要對香港經濟提供到重要貢獻的話,相信須長期深耕。

體育產業在香港並不算發達,受場地、人才及市場影響,國際體育盛事甚少落戶香港,馬會國際賽、國際馬拉松、7人欖球賽算是比較成功的例子。在人才方面,近年才有較多精英運動員,在國際賽事中嶄露頭角,如果要建立一個規模達歐美國家足球、籃球、棒球、網球之類的體育產業,先不說人才是否足夠,設施是否存在,市場上觀眾及廣告贊助方面肯定不足以支持,相信須與大灣區融合,才有出路。

以旅遊業推動經濟發展

至於旅遊產業,香港早已發展多年,更有「購物天堂」的美譽,在3大範疇中,無論在產業規模、創匯貢獻、人才資源,都是最有基礎,對香港經濟發展貢獻最大的產業。旅遊業更能帶動零售、餐飲等服務性行業的收益,而且與文化盛事、體育盛事、文化藝術博物館等設施更能相輔相成,有助文化產業和體育產業的發展。

管理學上知名的BCG模式,就是以發展成熟的現金牛(Cash Cow),帶動和支持市場佔有率尚待發展但市場正急速增長的問題兒童(Problem Child)產品,套用在文體旅局,旅遊業是cash cow,而文化產業和體育產業就是problem children;因此,如果文體旅局必須由一個範疇為火車頭的話,旅遊業應是不二之選。

原刊於《文匯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文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