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說明:一位在職業學校畢業, 升讀應用科技大學的學生在講解他們的研究成果。
9月25日,立法會一行七人在德國和瑞士的考察已經到了第五天,也就是尾聲了。
這天的活動地點在蘇黎世,共有四個行程:早上先與當地州政府負責職業教育的官員交流,再到電訊商 swiss.com 了解企業內的學徒訓練;下午先後到職業學校及應用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參觀,行程完畢後,隨即乘搭當晚的飛機回港。
行程緊湊,難免有點蜻蜓點水之慨,不過收獲豐富也確實不枉此行!今天我們進一步了解到德瑞兩國在職業教育的差別:
差異之一:商會的角色有差異
德國非常倚重商會在職業教育的角色,而商會也確實為職業教育付出很多。他們的法律規定企業必須加入商會,商會則負起職業教育,也就是為其本行業訓練人才之責。以我們在兩天前參觀的法蘭克福商會為例,它共有220個僱員,負責職業訓練的部門最大,共80至90人之多,即全部員工之中有三分一以上專職推動職業訓練。他們承擔的角色也的確吃重,舉凡課程標準的訂定、企業開辦學徒制的批准權、學員畢業的考試等等,商會都佔有主導角色。
瑞士則不同,個別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程度同樣高,但商會的角色則輕得多。在瑞士,企業是否加入商會,完全自由,兩國在這方面的體制並不相同。事實上,上述德國商會的權力和角色,在瑞士很大程度上是轉移到地方(Canton)政府執行的。
兩個制度孰優孰劣,暫時難以分析。有些人考察德國職業教育後,認為德國的行業商會角色太重要,其他國家和地方難以仿效,例如商會的強迫會員制度便太強人所難了。不過,變通是有可能的,只要看看瑞士模式,就可知道政府大可以承擔更積極的統籌角色。重要的是無論德國或瑞士,個別企業都高度參與。
差異之二:應用科技大學性質不同
這一天下午,我們在蘇黎世參觀了一所應用科技大學。
德瑞兩國都有應用科技大學,開辦工程、建築、護理等實用學科,名稱一樣,但原來兩者在性質上不盡相同。
在德國,應用科技大學與一般大學同歸類為「學術課程」,主要取錄一般文法高中的畢業生,與職業教育的關係不大。
瑞士則不然,應用科技大學在概念上屬於「職業教育」一環,它取錄的主要是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大大拓展了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升學前景。因此,瑞士的職業學校畢業生可選擇馬上投入職場或升學。如打算升讀應用科技大學,只須多讀一年職業教育文憑(Vocational Baccalaureate)(也可節省時間,把一年全日制課程拆散在修讀職業教育的三年期內修讀完成),主要是加強學術能力的訓練,合格便可升讀應用科技大學。
到底德瑞兩國的做法何者合理,並非本文所能探討的。但瑞士的制度及安排,讓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升學有更大的彈性,出路亦更廣闊,相信是對該國職業教育的一口強心針。影響所及,瑞士的職業學校學生佔全部學生高達三分之二,遠比德國的少於一半為高。
相同之處:整個社會關心下一代
以上是兩國相異之處,其實相同之處更為重要。
五天考察結束之後,我們完全被德瑞兩國培育下一代的苦心所征服,最突出的當然是企業界對職業教育的投入,無論心血或金錢都是巨大的;而政府則為職業學校的學生,創設靈活的升學和就業體系,讓他們可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不同的進路。
這一天,在蘇黎世的職業學校裏,我與三位學生傾談,他們非常興奮地向我展示繪圖習作,各有夢想。三位之中,兩位同學已決心升讀大學,邁向工程師之夢。對於自身,他們找到自己的強項和興趣所在,通過在企業實習,每天都在真實的情景中做實在的事情,為了把工作做好而學習,生活的意義很實在,令他們擁有健康正面的自我形象。對於前景,他們也非常樂觀,因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他們知道今天的努力,明天都會有回報。
對於社會,回報也是巨大的。德瑞兩國的年輕人失業率,是歐洲地區之中最低的,兩國的經濟發展強勁有力,這種高質素的職業教育功不可沒。
任何教育體系要成功,最終靠的是年輕人自己的積極參與。在德國和瑞士,我們看到興致勃勃地學習和工作的年輕人。我深信香港和德瑞的年輕人生來都是同樣充滿潛質的,香港的年輕人也可同樣地樂觀積極地面對學習和就業。我們的責任,就是給予他們一個合適的舞台。
(封面圖片、插圖: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