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牌風水

一個店舖生意吉凶是由坐向店舖設計,收銀財位等很多因素組合而成,但有招牌與無招牌也是其中一個因素。

非假日到銅鑼灣,市面上的人流比疫情時較多,但是香港的消費中心,也有不少吉舖未能租出,那些樓上舖情況更差,據一些零售朋友告知,銅鑼灣之消費比不上疫情前,主要原因是不少香港人都出外旅遊而不在本地消費,國內遊客因為有網上購物,到港也不如以前一樣大量購物,這情況在尖沙咀、旺角都差不多。

招牌數量買少見少

今天香港的巿中心與50、60年代的最大不同,其實是橫跨在街上招牌少了不少,在50、60年代,香港的店舖特別在那些「大酒樓」都喜歡在舖前建造一些大招牌,以作宣傳。這些橫直不一突出的招牌有不少把街頂的空間都佔領了,更成為不少外國遊客來港「打卡」的攝影景點,但以前這些招牌是沒有規管的,有些店舖關了門,但招牌還留在街上,日子久了又無維修,很容易對街上巿民及車輛造成危險,但是在印象中都未有招牌跌落街傷及人物的事件。

政府因此多年前開始規管把一些無人認領的招牌拆毁,要建新招牌要請建築師申請,結構上無問題才批准,因此建招牌變成費時費財費力的工作,不少生意人因此索性不再造新招牌,所以街上招牌數量上買少見少。

招牌影響生意吉凶

從風水的角度,這些招牌減少與今日商業不振也有一定的關係,古代中國人的招牌有一個特點,它與旗、幡、旌等屬同類,是有招納四方來客的意義,古代招牌往往是在一支高竹杆上,掛上一些名字或直聯,例如武松在景陽岡的酒肆便掛上「三碗不過岡」的直幡。而在幾十年前東北地區還有一個「因俗成例」的習俗,酒家食肆客棧在門前高杆上,晚上掛上「燈籠」,掛一個燈籠代表只有食而不留宿,兩個燈籠代表有食也可留宿。在古代晚間沒有夜生活,也不一定有旅店賓館,村鎮都是漆黑一片的情況下,高掛燈籠確是旅客的明燈。

除了酒家旅店,其他行業也有它們特殊的招牌,顧客可以按「招牌」找到他們所需,例如豬肉店屠肆便會在門前懸掛一把「大型」豬肉刀,老一輩香港人悉識的是由上海傳來的「時髦」理髮店,在店前有一個玻璃筒,筒內紅白旋型筒管在電力推動上螺旋式向上轉。以前香港不少當舖都會在舖前掛一個蝙蝠咬金錢的招牌,這些招牌在古代像旗一樣是在上部緊紮,而在下面利用其本身重量懸空的,所以招牌會動,風水上動則有招惹、招納之意,但後來在香港因為怕有公眾危險,加上常常有颱風,所以招牌都是上下緊鎖的。

一個店舖生意吉凶是由坐向店舖設計,收銀財位等很多因素組合而成,但有招牌與無招牌也是其中一個因素,50至80年代,香港招牌林立,橫跨街道,正是香港零售黃金及增長時期,今日香港突出的招牌買少見少,與今日生意蕭條也有一定的關係。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蔣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