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健文:細說香港早期廣播歷史──1928年至1940年

當時節目委員會幾乎清一色是外國人,只有一名華人Chan Heung Pak(音譯:陳香柏)先生。

編按: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舉辦「歷史:從香港出發」講座系列,早前邀請前香港電台副廣播處長戴健文、前香港電台數碼電台台長葉世雄及前香港電台第一台台長鄭啟明講述香港早期廣播歷史,本社整理當天演說內容,分三篇刊登。戴健文主要談及1920年至1940年的廣播史,當日演說內容如下:

戴健文:細說香港早期廣播歷史──1928年至1940年

鄭啟明:風雨飄搖下的廣播史──細說日治時期至1950年代廣播歷史

葉世雄:星光熠熠 廣播風靡全城──細說香港1949-1969年廣播歷史

我負責說說1928年至1940年香港早期廣播歷史。正式有廣播電台出現,是上世紀20年代的事。

一開始的廣播,是由一批無線電愛好者自發組成,以播放音樂、訊息為主,其實相當業餘,掌握當時技術的多是外國人,波段是350米,屬中波廣播。直到1928年,港英政府接手經營廣播並於6月30日正式啟播,台號為GOW(一年後被改名為ZBW)。當時香港是英國殖民地中,肯亞之後第二個有廣播電台的地方。

不過關於正式開播時間,也有不同的演繹。有人認為1928年只是開始試播,直到1929年才由當年護督(colonial secretary)修頓主持正式啟播儀式,宣布在該年10月完成一年試播,才算是正式啟播。

早年收音機是奢侈品,加上早期收音機相當大型,而且要額外申請,開台時牌費每年5元,到1949年上升至年費20元。1928年時約有120多個收音機牌照申請,發射台於山頂,覆蓋程度有限。不過數目在1930、40年代逐漸增加,醫院、大會堂、YMCA等地方均裝置收音機廣播,最頂盛的是戰後1948年至1949年,數目於一年內急增了9000部,至30000多部,可能是與戰亂有關。

早期收音機
早期收音機

1928至1938年,有幾個里程碑,由業餘到正式啟播,政府有參與其中。首先,在1929年,GOW台號改為ZBW。當時的郵政總監史密夫Mr. N. L. Smith,獲委任為香港廣播史上的第一任台長。在他之下有十多名節目委員會(Program Committee)委員,幾乎清一色是外國人,只有一名華人Chan Heung Pak(陳香柏)先生,全是英文廣播。開始時沒有太多自家內容,都是靠轉播,早期內容以音樂或天氣消息為主,後來逐步增加轉播教堂禮拜、兒童節目、大學講座、高陞戲院演出等。

1930年代的音樂與電台報導
1930年代的音樂與電台報導

1931開始有颱風警報,1934開始播放新聞簡報,國際新聞轉載自BBC新聞,本地新聞由SCMP提供本地新聞。同年,中文台成立,台號為ZEK,後來與廣州電台有交換節目。雖然有ZBW和ZEK之別,但中英電台屬同一頻道。

1935年成立中文頻道ZEK,同年開始有短波廣播,射程更遠,覆蓋範圍更大,澳洲、歐洲都有機會收到,在日戰時期,短波廣播令在港防衛軍遠在加拿大、澳洲的家人都接收到訊息,了解鄉親打仗的情況。

1937年,逐步增加中文節目,時值日軍開始侵華,試驗空襲警報。遺憾的是找資料過程中,找不到1930年代的錄音,最早已經是1940年代。

日治的電台牌照
日治的電台牌照

日本政府徵集民間劇本
日本政府徵集民間劇本

告羅士打行
告羅士打行

 

1938年至1939年左右周竣年加入委員會,當時在告羅士打行廣播,直至1951年搬往大東電報局的電訊大廈作總部。1953年劉少川任中文台長 (Programme Director)。香港淪陷時,由ZEK轉成香港放送局(JPHA),1948年轉為Radio HK,1976正式轉為RTHK。

前香港電台副廣播處長戴健文(灼見名家傳媒)
前香港電台副廣播處長戴健文(灼見名家傳媒)

下一篇由前香港電台第一台台長鄭啟明詳述1940至1950年代。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