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創新及科技局長楊偉雄出席一個創業平台白皮書發布會時慘被「問責」,騰訊控股(700)的主席馬化騰指,若楊局長不能有效引入高科技人才就要承擔責任;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更對傳媒說,在創新科技方面楊局長只得零分。
楊局長的表現是否只值零分?讓我先分享一個從同事聽來的真人真事;近年美國不少大學都十分鼓勵學生創業,商學院甚或是學校本身都有所謂的創業計劃(entrepreneurship program),向有意創業的學生們提供相關的課程、資訊、甚或是創業必須的人脈關係,目的是盡量向學生提供他們創業所需的協助,成功創業的會被學校加以表揚(或宣傳其創業計劃的成功)更是不在話下。
話說同事聽說有一間大學亦有類似的創業計劃,大學裏不少學生亦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其中有兩位同學眼見學校的飯堂膳食差強人意,於是不知是設計了一個網頁還是一個人app,讓學生可以簡單地叫薄餅外賣。
誰不知這間大學和不少美國的大學一樣,把校內的食堂經營權,以獨家的形式外判予一家飲食店。
當飲食店發現這創作品有搶他們生意的效果之後,便立即向學校投訴,學校的管理層(不是負責創業計劃的部門)於是向兩位同學施壓,叫停他們設立的網頁或app。
結果如何?兩位還有不到一年便畢業的小朋友當然是息事寧人。
政府一手造就創科的攔路虎
上述情況與近幾年香港的創科環境有相似。一方面梁前特首幾經波折成立創科局後,請來與Steve Jobs有「深交」的楊局長,主導香港創科的發展,首先推動政府數碼化,繼後又計劃驅動香港「再工業化」,更希望發展對初創企業,尤其重要的風險投資市場等等;另一方面,政府以往造成的行業壟斷今天卻成為創科的攔路虎(Uber是一個好例子)。
行業壟斷的既得利益者會遊說政府向創科說「不」是自然的事,上面提到的例子目的在指出,這現像不是香港所獨有,而更棘手的是被壟斷的行業,並不是由主導創科的楊局長所管轄,即使是一家大學之內管創業計劃的話事人,與管理大學膳食的主管都可以有互相矛盾的行政措施,大家都知道香港政府各司局之間的協調有多「靈活」。
要楊局長以一己之力,向其他部門施壓取消行業壟斷,似乎是強人所難,反而他力轟Uber「知法犯法」以向其他部門示好則順理成章得多。
所以我是很同情楊局長的困局。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