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離「金融中心遺址」有多遠?

相比香港,新加坡沒有被美國制裁,跟中國關係友好,左右逢源,令區內競爭優勢正向新加坡一方傾斜。而由於香港面對的困局不容易扭轉,長遠來看我們的處境十分不妙。

在一次立法會會議上,議員吳永嘉指內地網上平台最近出現一些「對香港非常之唔好嘅說法……話香港同兵馬俑差唔多啦,將會成為世界金融中心嘅遺址」,吳議員認為內地網民「不公平、對香港嘅抹黑」,並問特區政府駐內地辦事處人員有沒有跟這些平台溝通,「該刪帖就刪帖,該屏蔽就屏蔽」,不能任由內地網民抹黑香港。

「香港成為金融中心遺址」之說,於今年9月開始在內地網絡平台發酵,網民議論紛紛,例如說:「想不通啊,港股其實已經被做空了,國際金融遺址了,跌了好幾年」(前沿,11月23日);「重要的事情說3遍:千萬不要買港股、千萬不要買港股、千萬不要買港股;過兩年歡迎來參觀國際金融遺址」(微博截圖,9月10日)。

也有評論指,「9月7日港股有704隻個股出現零成交,佔總數約27%。成交額在1萬港元以下的有979隻,佔總數37%;成交額在5萬港元以下的個股1258隻,佔48%……對於港股,需要全面通盤地檢視影響市場的各項因素,找出問題癥結」(界面新聞,9月8日)。

股市疲弱乃事實 香港應自省

內地網民之言或許過激,但港股疲弱、成交不振、新股上市盛况大不如前,都是鐵一般事實,特首亦已下令要求檢討及研究提高港股成交的方法。香港要做的應該是內自省、找出問題所在;刪帖及屏蔽只是表面功夫、掩耳盜鈴而已。

港股之衰疲,很大原因是結構因素;即使調低股票印花稅及收窄買賣差價,也只能帶來些微刺激,但很難扭轉大局。港股在今年8月18日跌破18000點大關,進入所謂技術熊市;從2021年5月高點起計,港股兩年內總市值已蒸發17萬億港元。隨着交易量下跌、市場低迷,新股估值也需「打折」,令今年上半年本地IPO(首次公開募股)集資額跌出全球三甲位置,名列第六,是IPO表現有史以來最差!

除了投資者信心疲弱,券商也感到無事可為,紛紛打退堂鼓──至今年8月初,已有24家券商向港交所發出停止營業通知;而在2021至2022年間,合共有67家券商向港交所發出停止營業通知。

港股是否暢旺,很視乎「北水(內地資金)南來」的數量。據媒體引述證券業人士指,近半年人民幣匯率持續偏弱,令南下資金投資港股的力度下滑。數據顯示,以今年上半年計,南下資金累計買入港股1235億元,較去年同期2076億元大跌40.5%。

港股是否暢旺,很視乎「北水(內地資金)南來」的數量。(亞新社)
港股是否暢旺,很視乎「北水(內地資金)南來」的數量。(亞新社)

北水南來減 中美博弈外資躊躇

比較其他主要市場,港股斯人獨憔悴。美國納斯達克指數今年初至8月中累計升幅達31.7%;標普500累計升16.9%;韓國KOSDAQ累計漲32.7%;日經225累計攀23.5%;台灣中型100指數累計上揚33%。很明顯,港股陷入熊市並非全球股市現象。那麼,香港股市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除了北水南來減少,中美博弈也令外資來港猶豫。美國總統拜登在8月9日簽署行政命令,禁止美國基金投資中國晶片等三大領域敏感技術。影響所及,香港在量子科技、人工智能、半導體等企業將較難取得美國投資。內地《證券時報》的文章也承認,「中美關係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資金對於港股的配罝,部分外資逐利至日本、韓國、印度等其他周邊地區,從而影響港股的流動性及估值」(〈2年蒸發17萬億!港股「底」近了麼?〉)。

習近平主席與拜登總統在APEC(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期間會晤,令外界憧憬中美關係應會進入回暖期。但事實上大家不要忘記,美國正按多項法律對香港和內地實施制裁,包括2020年7月14日的第13936號行政命令,指香港由於不再擁有充分自治權,因此不應獲給予跟中國大陸不同的待遇。該項命令終止了《1992年美國-香港政策法》(該法是美國給予香港特殊地位的主要法律依據)第201(a)條,終止了好幾項給予香港的重要特殊待遇,包括美國對港的出口管制、有關進口物品的原產地標記要求、港人移民美國的數量限制等。此外,美國政府還根據該命令對特區政府官員及其他人士實施制裁。

其他如2020年11月12日的第13959號行政命令,是用作應付向中國軍方公司提供資金的證券投資所帶來的威脅;及2021年6月3日第14032號行政命令,旨在對付向中國內地某些公司提供資金的證券投資所帶來的威脅。還有其他幾項相關法令,目的大致相若,都是以制裁作為打擊大陸和香港經濟命脈的手段。

至今為止,沒有具體數據和證據可證明上述各項法令已經對內地及香港造成嚴重打擊。但如果中美之間關係突然惡化(例如特朗普再當總統),美國真的對設於香港的金融機構實施制裁,情况就會徹底轉變。而當中國以《反外國制裁法》反制時,一場「制裁戰」就會出現,屆時香港的經濟和金融都肯定會受重創(2021年11月17日貿發局研究部文章〈制裁與反制裁下的生存之道〉有極詳盡分析)。

上述最壞情况雖然純屬推測,唯事實是美國和中國都已有制裁法,美國更已宣布一系列制裁措施,令香港金融市場受着各種形式的風險。不可測的變數太多太複雜,而投資市場最忌「不確定性」,前景看不通且滿布風險,盡量規避或把資金調配到較安全的市場,是絕對「理性」的表現;但對香港來說,卻是極為不利的潛在威脅。

美國正按多項法律對香港和內地實施制裁,包括終止《1992年美國─香港政策法》第201(a)條中好幾項給予香港的重要特殊待遇。(美國總統Facebook)
美國正按多項法律對香港和內地實施制裁,包括終止《1992年美國─香港政策法》第201(a)條中好幾項給予香港的重要特殊待遇。(美國總統Facebook)

真正動搖香港地位的因素

為規避風險,金融機構和企業總部近兩年選擇遷往新加坡。去年9月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排行榜,新加坡得分超越香港成為亞洲最大金融中心。相比香港,新加坡沒有被美國制裁,跟中國關係友好,左右逢源,令區內競爭優勢正向新加坡一方傾斜。而由於香港面對的困局不容易扭轉,長遠來看我們的處境十分不妙。

香港金融市場明顯轉弱,是近兩年的事。有評論認為香港疫後開放比新加坡慢,很多金融機構已經轉移,棄香港而去。但事實上疫情延續3年,金融機構考慮去留在時間上會看得更長遠,3年疫情怎可能動搖香港幾十年的金融中心根基!很明顯,中美對峙、內地經濟放緩、香港可能受美國更嚴厲制裁,這些結構因素才是真正動搖香港地位、可能令香港成為「金融中心遺址」的原因。

中國大陸一天不開放資本帳,都難以令人民幣真正國際化,也無法在內地再複製一個國際金融中心。換言之,內地在金融發展的布局上,不能不依靠香港這個窗口連接美國和西方國家。唯如果香港的優勢無法持續,或跟美歐「脫鈎」,那麼中國也需要另覓一個窗口作代替,而新加坡將會是香港以外的另一選擇。

遺址之說不足懼 只怕金融中心配套變質

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系前教授胡光宙曾整理出香港和新加坡共同具備的3個優勢:一是健全、透明、高效的法律制度:二是大量受過良好教育的專業人士;三是世界級的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香港上述3項優勢,近幾年是增強了還是削弱了?香港號稱國際金融中心,但金融市場尤其股市正愈來愈依賴中國大陸,開拓其他市場的成績近乎交白卷;而新加坡卻因為沒有大國可作依托,故此積極開拓和周旋於美中印、東盟、歐洲、中東等國家,發展多邊關係。結果在動盪環境中,新加坡取得的成績比香港好,競爭力也比香港強。

香港最強優勢,是《基本法》內賦予港人出入境自由和資金自由進出,這也是內地城市在金融上無法跟香港競爭的原因。當內地經濟逐步回穩並重拾增長動力時,北水南來及內地企業到香港融資的「盛况」定會重現。「金融中心遺址」之說不足懼,怕的只是圍繞金融中心的配套逐漸變質,例如法治就範於政治、資訊自由不斷受蠶食,令金融機構決定捨香港而去,那時候我們成為「金融中心遺址」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陳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