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不應再只是由上而下實施的過程,而是一個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兩者充分結合的過程。
目前正在考慮進行的各種計劃,包括解難為本的、探索為本的、計劃為本的學習,都可以說是朝正確方向邁進一步;但這些計劃均欠缺了一點──真實性。
兒童和青少年具體的貢獻
芬蘭部分學校以及美國的AltSchool和Summit Public School,已經變為混合型的學校。早上是「學術性課室」,下午進行「為達致更美好世界新的增權、增能教育 (Education for the New Empowerment to Better the World,以下簡稱『美能教育』)」。
世界各地兒童的能力愈來愈高,各國千禧世代的能力較之上一輩更青出於藍。
在現代互聯網世界,年輕人的競爭力比起上一代有所提高。現在的小學生甚至可以建立專業的網站。你可以在網頁(www.teenlife.com)內看到他們製造的錄像,例如:
- Neha Gupta 9歲的時候成立非牟利機構「增權孤兒院(Empower Orphans)」,已經幫助了世界上超過25000個兒童。
- 14歲的Jordyn Schara應用環保的方法去處理廢棄的藥物。
- 15歲的Shannon McNamara 開展了一個 SHARE 計劃,為非洲數以千計的女童提供書本和各種學校用品。
直至目前為止,上述大部分真實世界的成就計劃,都是由單獨的、各自為政的、不在主流教育系統內的學童完成。期望未來在我們學校教育系統內,所有學童都有機會聯系起來,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尋找熱誠的方案
以真誠地改善世界為基礎的教育並不是全新的意念,世界上已經有人開始這方面的工作,教育家Zoe Weil把這一類計劃稱為「解決方案 (Solutionaries)」。
希望我們的兒童健康地成長,就一定要回答以下兩個問題:我們的兒童究竟有多少熱誠?在成年人的協助下,通過什麼方法能夠應用這些熱誠呢?
教育工作者開始有興趣尋找兒童的熱誠,不少人在口頭上和書面上關注「熱誠為基礎的教育(學習)」。
在教育的脈絡來談熱誠是:基於自己的意志和興趣,努力地去完成工作。
為了協助兒童找出他們的熱誠,我們可以提出下列的問題:
- 當你是獨自一個人的時候,你最喜歡做些什麼?為什麼呢?
- 如果你只能夠在YouTube頻道內訂閲一樣東西,是什麼東西呢?為什麼呢?
- 你最關心哪一個人或者哪一件東西?為什麼?
- 在這個世界內,你最關注的是哪一個特別的問題?
- 如果你有能力的話,在你的社區內或你的生命裏,你希望改變什麼呢?怎樣去做呢?
當青年人基於自己的熱誠,去完成一些不止是對他們自己,而是對更多人有價值的東西,他們會更有動機和自信心去完成這些計劃。
由於互聯網可以把來自不同地區、擁有不同興趣的人連結在一起,所以一些如LRNG的組織可以協助年青人應用他們的熱誠去完成改善世界的計劃。
多項計劃可以從網頁(www.globalempoweredkids.org)內找到。
上述計劃建基於學生們的熱誠,由他們作出選擇,結果是有利於他們自己和其他人。計劃完成後,學生們更加深入認識自己,有利於他們提升個人能力,變得更進步、有效率,並對世界有益。
貢獻為本的教育
貢獻為本的教育和成就為本的教育的分別是:後者只是為個人的利益,而前者則是為多數人的利益。
邱吉爾對世界的貢獻很大,但昔日在學校的成績並不好。
一個較為優秀的課程傳授讓所有人都會成功的能力,包括有效的思考、有效的行動、有效的關係建立、有效的貢獻。它的實施並不是通過科目、不只是在課室中進行、不只是循著一定的程序去處理而進行的計劃( Project )。在進行計劃時,學童並不一定要整天思考:而是要考慮怎樣把課程的幾個要素,即是思考、行動、建立關係應用在計劃內;另外,在完成計劃後,學童應該對上述三個要素有進一步的理解。
我們一定要讓學童們知道,他們畢業時,拿到的不是一份只有等級的證書,而是一份對世界所作出貢獻的履歷表。他/我們會不會因此而變得更好一些呢?
新的學習矩陣
以下是「美能教育」的課程設計:
對真實世界的事物作出貢獻
1. 有效思考
一般學校教授學生閱讀和運算思考這兩種能力。最近,科學思考、批判性思考、解難能力亦被納入課程中。可是,其他重要的思考能力,包括設計思維、系統思維、判斷、心智習性、對一己的熱誠和強項的自我理解等等,都不是課程的一部分。不少大學的教師都質疑:學生在中學沒有學習怎樣去思考。
現在的學童對環球和地區的情景需要具備相當的關注、思考和意識,這正正是現行課程所欠缺的。
2. 有效行動
不少學生都是高分低能,好像懂得很多,但是沒有辦事能力。
Stephen R. Covey 提出高效人士的七種習慣,包括:主動、以目標主宰行動、把重要的放在優先位置、以雙贏為目標、嘗試理解別人從而希望別人理解自己、重視協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上這些都是實現有效行動的重要條件。
Angela Duckworth 的作品《堅忍:熱誠和堅持的力量(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展示出要成功完成任務的要素。
3. 有效關係
良好的關係不應局限於和其他個人之間建立的關係,更包括團隊、家庭、社區、工作間內的人際,而現代人更應在網上建立良好關係。
同理心、倫理、政治、公民、談判、解決矛盾,都是建立有效關係的重要因素。
4. 有效貢獻
Marc Prensky在書中舉出下列具體例子:很多窮鄉僻壤都欠缺水箱,一年級的計劃便是去建立合適的水箱。二年級的計劃便是要去建立一個淨化的系統,三年級是去建立一個Wi-Fi系統。
讀寫算的學習
很多人都關心學童們讀寫算能力,Marc Prensky卻認為:如果孩子們有些東西想要去閱讀的,他們便會學習怎樣去讀。如果計劃裡面有些東西需要孩子們去閱讀的,那樣,便提供了他們閱讀的動機。
一些科技(例如遊戲、應用程式)包括「芝麻街(Sesame Street)」這一類的節目,可以協助兒童去了解字型和字音之間的密切關係。現今科技可以協助我們很迅速地把聲音變為文字,亦可以把文字變為聲音,更可以很方便地翻譯成為不同的語文。
現在有很多工具能夠協助我們計算,我們根本不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學習算術。或會有人質疑:假如計算機壞掉了,怎麼辦?事實上,即使汽車失靈了,我們也不會要求車主為此學習騎馬!
教師和學生的角色
教師是導師和增能者,他協助一組同學去進行真實的、改進世界的計劃。他們不只告訴學生們怎樣去做,並要確定他們正確完成他的要求。未來的教師引導學生基於個人的需要,選擇自己的計劃,然後協助他們完成這些計劃。由「內容的提供者和指導者」,轉變為「導師和增能者」這個極為重要和偉大的角色。
學習一種新的教學法需要留意下列三方面:一,不要再「直接講授」、「完成課程內容」,和「根據一個指定課程的順序而教學」;二,應該有信任、尊重、獨立、合作、和仁慈(TRICK: Trust, Respect, Independence, Collaboration, Kindness);三,基於學生的熱誠,協助他們根據自己的強項和興趣找出要做的計劃,經常給予學生們回饋以完成他們的計劃,並在過程中讓他們作出有效的思考、有效的行動和有效的貢獻。
對於具賦權能力的教師,Marc Prensky 舉出三位,其中一位是Esther Wojcicki,他在2015年出了一本名為Moonshots in Education 的書。
小結
我們設計的課程應該讓學生在畢業時,拿到的不是一份只有等級的證書,而是一份貢獻世界的履歷表;而教師們的角色,則應該由「講台上的智者」轉變為「從旁的協助者」。
本文主要參考了:
Prensky, M. (2016) Education to better their world: Unleashing the power of 21st-century kids.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Weil, Z. (2016) The world becomes what we teach: Educating a generation of solutionaries. N.Y.: Lantern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