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東:如何解決95%機構面對的雲端技術困難?

雲端架構的操作系統不是以前大家熟悉的硬件終端操作系統。

編按:由灼見名家傳媒主辦,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Picowork香港有限公司(協作雲端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和香港台灣工商協會合辦的「開創雲端電腦產業新格局」論壇於6月1日在數碼港圓滿結束,以下是Picowork行政總裁張偉東當天的發言:

 

古人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用於科技領域,則常常是集中分散、分散集中,但自互聯網興起之後,主流趨勢還是呈波浪式的往分散方向前進。在上世紀70年代末期的美國,就有一場爭論,焦點是用集中式的主機携帶終端組網較好呢 ?還是採用PC個人電腦分散式組網較好 ?歷史選擇了PC分散式組網,因為這是社會普遍安全的需要。

應集中還是分散?

到了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的今天,又出現了類似的情形,從網路伺服器(Web Server)、主機代管(Web Hosting)、發展到應用程式(App)代管(Active Server Pages),但焦點是:

1. 由集中式架構的App雲端主機來組成未來的雲端社會 ? 還是

2. 用分散式架構的雲端電腦組成未來的雲端社會?

請大家留意,這個焦點,實際上構成雲端發展的方向和產業發展的路線問題。若用

1. 集中式,就如同今天某些書中所提雲端經濟四強(Amazon、Apple 、Facebook、與Google)、雲端經濟七強等,以這些線上服務的App為雲端主體;但若用

2. 分散式,就是雲端以普羅大眾、各行各業的企業(或機構)、家庭乃至個人擁有雲端為主體。

今時已經有資料揭示,目前只有1%的人口和5%的機構具有開發和擁有雲端的技術和資金實力,換句話說,有99%的人口和95%的機構不具有開發和擁有雲端的技術和資金能力。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因為今天能夠開發雲端的技術架構只有SaaS/PaaS的堆棧式架構,而這個架構所開發的雲端產品App必定具有公共和壁壘的雙重性質。

對沒有技術和資金能力的機構來說,要擁有雲端,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就是採用雲端已有的App服務,稱第三方服務,但他們具有公共性質,就是說,企業的資料和活動記錄都必需放在服務商的主機裏集中管理,他們的大數據每時每刻都在盯着你,這樣對企業的私隠、知識產權的安全,構成極大的隠憂。另一條路就是自己用SaaS架構來開發,但需要支付開發的資金、維護的成本、還需推廣的費用;但即使你有能力開發,還需面臨無法克服務的壁壘性問題,由於存在不同開發標準的問題,A機構開發的雲端和B機構開發的雲端兩者又不能協同作業。

屬於自己的雲端「家」

因此,如果你不是應用服務商,而是普通的機構或企業,這兩條路都是不適合的。現在,我們終於看到了對95%的機構擁有雲端的最大難題是什麼了。這個難題正是互聯網發展到今天所出現的重大難題!或者說是互聯網發展的瓶頸所在。

由於這個原因,互聯網不得不解決現行架構所存在的弊端,由此,不得不產生和發展雲端的操作系統架構,就像今天我們擁有電腦和手機一樣,有了雲端架構的操作系統,才能產生雲端電腦裝置,有了雲端電腦裝置,這等於我們這些普通百姓,乃至企業、機構、家庭、個人擁有了屬於自己的雲端的「家」,才能把我們的資料、活動記錄、知識產權置於自己的「家」進行管理和控制。

更為重要的,這是雲端架構的操作系統,這不是以前大家熟悉的硬件終端操作系統。因為只有雲端架構的操作系統,才能讓擁有者與其他雲端電腦自由安全地進行協同作業,也可在互聯網全域內找到任何協作對象,進行無遠弗界的通訊協同作業。

有關雲端架構的操作系統和雲端電腦,後面由我們的技術長林俊孝先生向各位作介紹。

現在我們了解了,雲端架構的操作系統和雲端電腦的產生是解決那95%的機構擁有雲端的重要選擇,而這項系統創新預示了雲端由今天的集中架構開始走向分散的雲端電腦的必然歷史過程的開始。這就是說,普及雲端電腦及IoT(物聯網)設備必定是下一個雲端發展的核心產業!

最後,另一個焦點問題留下供大家思考,雲端架構的操作系統和雲端電腦己經產生,但雲端電腦與電訊網結合,還是與公共的互聯網雲端基建結合,將由那95%的機構視效益的原則決定,這將決定這些行業的發展命運。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