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2月5日訪華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3日表示,與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通電話,指由於有中國「監視氣球」出現在美國領空,這個時候並不適合訪問北京,因此他暫時不會前往中國,強調美國致力於外交接觸,並保持暢通的溝通渠道,他準備在條件許可的時候盡快訪問北京。
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發表聲明,指布林肯原本計劃訪問北京,跟進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1月在印尼峇里島商定的議程,布林肯注意到中方發表的聲明,但表明今次事件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明顯侵犯美國主權和違反國際法,破壞此行的目的。
中方認民用飛艇誤入美國
中方早前承認,有無人飛艇因不可抗力誤入美國,指飛艇屬民用性質,用於氣象等科研,對事件表示遺憾,將繼續與美方保持溝通,妥善處理這次意外情況。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美雙方沒有宣布過什麼訪問,美方發布有關消息,是美方自己的事情,中方予以尊重。
發言人重申,保持各層級接觸溝通是中美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的重要共識。兩國外交團隊職責之一就是妥善管控雙邊關係,尤其是冷靜、穩妥處理一些意外情況。
發言人強調,中國一貫嚴格遵守國際法,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無意也從不侵犯任何主權國家的領土和領空。
十大外部安全風險展望
較早前,中國智庫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CISS)發表《2023年中國外部安全風險展望》報告,研判今年中國外部安全面臨的主要風險包括中美博弈、台海風雲和烏克蘭危機等。
《2023年中國外部安全風險展望》於1月20日發表,研判今年中國外部安全面臨的十大主要風險:一、中美博弈;二、台海風雲;三、「一帶一路」沿線安全;四、東北亞核導陰霾;五、全球供應鏈「鏈戰」;六、新冠病毒變異;七、全球經濟放緩;八、能源安全;九、烏克蘭危機;十、中歐關係困境。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表示,2023年的十大風險是按照「對中國的影響程度大小」排序的。研究目的不是研判各種風險的可能性,也不是預測2023年的世界,而是旨在展望中國2023年可能面臨的外部風險,供有關部門參考,並引發更多研究和討論。
總括而言,2023年中國面對的外部風險不少,以下僅舉數端:
中美博弈 續出新招
中美關係正經歷1972年以來最大的轉變。2023年拜登政府對華戰略競爭、打壓措施仍將持續,還會有很多新的舉措出台。美國極力拉攏盟友夥伴,國際關係呈現陣營化趨勢。西方國家在地緣政治領域與中國全面對抗的局面已經鋪展開來。
在科技領域,美國充分利用意識形態分歧和安全話題,對中國實施更加苛刻的半導體出口管制,並可能將科技和產業脫鈎進一步擴展到生物科技、清潔能源、民用核能和醫療等領域。在經濟金融領域,美國可能尋找各種藉口打擊中國頭部金融機構,出台新的法案或者政策嚴格限制對華投資,刺激外資從中國流出,或者迫使美國企業暫停在中國市場的投資布局。
台海風雲 早作準備
美國國會眾議院新任議長麥卡錫去年就曾揚言,將率領龐大的國會代 表團訪問台灣。若成事必然衝擊中美關係,兩國有可能進入新一輪反制與報復的循環,台海局勢將出現新一輪動盪。
此外,2022年底美國國會通過的《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授權從2023至2027財年向台灣當局提供100億美元的無償軍援,以及20億美元的軍事貸款。今年美台軍事合作可能進一步升級,不能排除美國向台灣當局提供大宗軍援軍售,包含對大陸構成威脅的武器。專家認為,台海問題給中國帶來的安全風險需要高度警惕和預作準備。
供應鏈戰 態勢難消
俄烏戰事久未停火、美國打造「供應鏈同盟」,不僅降低全球供應鏈效能,還形成「去中國化」的高度排他性供應鏈體系,供應鏈「鏈戰」態勢難消。在半導體領域,美國將努力協同歐洲和「印太」盟友收緊對華晶片出口管制,2013年不排除以「涉嫌不正當競爭」為由對中國企業發起調查。
俄烏衝突 沒有贏家
烏克蘭危機短期難以解決,2023年有繼續延長和升級的可能性,對相關方和全球安全形勢造成更嚴重的衝擊。首先,戰事規模可能擴大。北約國家捲入危機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如果有北約國家與俄羅斯發生直接軍事衝突,後果難以控制。其次,俄羅斯在內外壓力之下曾放風有可能使用戰術核武器,引發美西方強烈反應,或考慮「對沖」措施,從而增加核戰的風險。
報告指出,俄烏衝突持續下去沒有贏家,兩國矛盾無法通過軍事手段解決。盡快停戰和談、尋找雙方都可以大致接受的方案是避免衝突升級的最有效出路。
報告又指出,風險背後,有一條隱含的主線,就是冷戰結束以後形成的國際格局正在經歷較大轉變。突出表現是大國矛盾激化,中美戰略博弈正是鮮明寫照,許多風險都與之相關。
俄羅斯與西方矛盾引爆的烏克蘭危機,是大國矛盾深化的另一條線索,其綜合影響同樣深遠。
大國矛盾激化 中國只能緩和
報告強調,中國難以扭轉大國矛盾激化的趨勢,但是或許可以爭取緩和、穩定大國矛盾,或者通過區別不同對象來區隔大國矛盾。同時,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為指導,有信心以自身制度、治理、政策和發展的穩定性,為國際社會注入更多的確定性,解決更多現實問題,並能夠通過全球層面的合作緩和大國矛盾。
報告雖然對今年中國的「外部安全風險」表示擔憂,但從中透露的信息是,面對複雜的中美關係、兩岸情勢,內地智庫主張和平的基調仍未改變。不過,中美關係如今因「氣球事件」再添變數,王毅與布林肯亦第一時間通了電話,後續發展值得人們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