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兒童的中文學習,我們往往會著重從認字、識字、寫字,由句、段至篇章,學習文字運用的過程。然而,這種中文學習的方式,自2000年的課程改革以後,已日漸被打破。2017年頒布的《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已指出其中一個學習目標是:「培養明辨性、創造性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此可見,在課程改革下,中文學習更重視語言學習與兒童思維發展的關聯,以及兩者彼此相互促進的連繫。本文據此將以語言思維和創意發展兩方面為主線,對此加以探討。
語言學習與兒童思維發展
筆者最近訓練一些小學辯論隊關於比較題目的處理方法。大概包含:
(1) 設立合理的比較平台/比較範圍
(2) 說明比較雙方在此平台/範圍的各自狀況
(3) 歸納有關狀況,說明標準及兩者的差距,得出結論
看似簡單的三步曲,然而能夠有效地將文字組織說出來或寫出來的人數,其實並不多。通常最大困難是最後一步歸納出標準、差距和結果。根據筆者經驗,粗略估計約1/3學生人數左右能夠辦到。對於高小學生來說,或者有點難度,但對於老師來說,輔助他們掌握這種思維並能有條理地用文字表達出來,是有必要的。
近年,小學及教育局亦有引入或推動高階思維十三式。而比較就是其中之一。高小階段還要學懂的思維方式及文字條理表達還有相當多的份量。在這方面,值得語文老師,探求發展更多教學工具,將思維訓練和語文表達更佳地組合起來。
回顧理論,自20世紀以來,不少學者都開始關注語言學習與兒童思維發展的關係。1930年代,俄羅斯教育心理學家維果茨基(Lev Vygotsky)便指出,語言作為符號和思維工具,能讓兒童進行與自己和外界的交流,並將內在思維進行外在表達。運用語言亦有助兒童講感覺、知覺、記憶等轉化為較複雜的思維和邏輯思考(Vygotsky, 1992)。
此外,從詮釋學的角度看,語言運用與人類對外部世界的思考和理解更有着須臾不離的關係。現代詮釋學奠基者、德國著名哲學家伽達默爾(Hans-Georg Gadamer)便指出,人類對世界的思考和理解建基於語言。通過思索、羅列、組織和敘述語言,人類才能得以表達和展現自己對世界的理解。
人類對世界的理解和對此一理解的表達,是其已有的「前理解」和外部世界提供的內容之間的互動和融合的過程 (Gadamer, 2004)。而能夠進行這一過程,正是基於對語言的組織、運用和敘述。這意味着,人類之所以能對外部事物和世界進行思考和理解,建基於對語言的掌握和運用。語言不只是表達思維的工具,更是進行思考和組織思想不可或缺的媒介(Atkinson & Housley, 2003)。
有鑑語言和思維間緊密聯繫,語文教師在高小階段如何設計語文活動和訓練,令他們達到有效組織和具條理地表達各類思維是十分重要的。筆者建議語文教師應注意:
(1) 利用鷹架漸進方式將主要思維方法拆細成小學生可逐步跟隨或模仿進行初步寫作,通過有關工具發展能令小學生有效掌握如何利用文字有條理地將有關思維系統表達出來;
(2) 教師應多與學生共同賞析及分析他們寫出來的文字,拆解出每一句在段落中扮演的角色,以至句與句間產生什麼的關係,從而提升小學生文字表達的嚴謹度,或者了解自己段落為何未能展示出相關思維的邏輯條理。
促進兒童語言和思維發展的新途徑
除了有條理地將思維系統用文字表達出來外,另一個小學階段語文訓練的重大變化,就是將創意融入語文創作當中。其中一種方式就是創意寫作。
創意寫作源於1930年代美國大專學界興起的創意寫作(creative writing)工作坊。自90年代,這種寫作方式也開始為兩岸三地學界所應用,作為專上中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內地自2009年復旦大學開設有關創意寫作專業的課程以來,南京大學、上海大學、北京大學等都陸續在中文系和媒體相關系所中開設了創意寫作專業。
隨着媒體、文化界別應用到此種方法,乃至大學開辦有關學位課程,基礎教育亦都逐漸在近年,將這種方式轉進中、小學教育裏。
在香港,在2000年展開課程改革後,新的中文課程指引在評核中增加創作的比例,也推動學界將創意寫作引入中小學的中文教育中。
除了在正規課堂中加入創意寫作的元素,或是開設有關創意寫作的專班外,不少中小學也開設寫作課程或工作坊,邀請詩人、作家任教,甚或擔任駐校作家,向學生分享創作經驗,乃至將相關課程引入中小學,例如2000年董啟章創辦的「果占包創意寫作坊」、2009-2013年文學雜誌《字花》和何鴻毅基金合辦,供全港中小學生自由選讀的「筆可能創意寫作課程」等。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在內地,隨着創意寫作在大專學界的長足發展,以及課程改革對語文學習中思維發展的要求,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語文教學要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想像力,開發創造潛能等,中小學亦漸採用創意寫作作為其中一種主要的中文教學方法。
例如昆明市五華區創意寫作培訓學校便和上海大學語文教育研究中心合作,引入後者研發的小魯卡的奧文創意寫作課,發展為立體式創意寫作課課程,並建設由作家和教師共同組成的師資,集中自源進行有關創意寫作的教學和課程發展。
南京市鼓樓區第二實驗小學亦根據學校進行創意寫作教學的經驗,開發小學創意寫作課程,以兒童成長體驗為出發點,發展出有關寫作課程目標、內容選擇、指導策略、時間安排、評價管理的基本模式和框架。當中低年級、中年級和高年級分別以「趣」「情」「理」為重點,並按此安排不同的寫作活動。
而在台灣,在近年的課程綱要日益重視創造力、思維發展等在中文寫作上的角色下,不少學校和機構也將創意寫作引入中文學習中。例如彰化縣原斗國小在創意寫作課上,以校園觀察為重心,讓學生從所觀察的事物選取素材進行創作,並採用同儕互評作品的方式,促進學生寫作的動因和專注度。
綜觀創意寫作在內地和香港的發展,可見其呈現出以下特色,僅供語文教師們參考:
1. 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並重:
教師在創意寫作的課堂中,除了訓練學生寫出內容充實、結構完整、文句通順的文章外,亦重視適加入培養學生創意能力的元素,讓學生在寫作時充分地把好奇心、想像力和創造力一併表達出來,從而促進學生創造思考能力的發展。
2. 以文體寫作為框架:
創意寫作的課堂雖然強調發展學生的創意思維,但作為中文學習的一部分,特別是在寫作的訓練上,仍以各種文體 (如記敘文、描寫文、說明文、故事新詩等)為主要框架,要求學生按該類文體的表達手法寫作,並從中加入創意元素。
3. 各種創意思維策略的應用:
創意寫作的課堂重視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應用諸如「創意解難法」、「創意五力」(敏覺力、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精進力)、「奔馳法」和「SCUMPS」等創意策略,進行文章內容的構思和組織。
4. 強調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雖然創意寫作被視為中文學習的一部分,但其最終目的並不只是加強學生運用中文的能力,而是建基於「人人可以創意」「創意無處不在」的觀念,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地發揮創意進行創作。
5. 較開放和自由的教學方式:
基於上述重視學生自由發揮創意的精神,創意寫作重視提供開放、自由的寫作氣氛,讓學生認識寫作是表達他們內心世界的方法。課堂上亦傾向減少採用打分的方式批改,讓學生認識寫作不是測驗。同時也培養學生從同輩的作品中互相學習的氣氛,互相促進學習。
結語
從上文所述,可見思維訓練和創意寫作兩條語文訓練道路已漸趨納入正式課堂當中,並為兩岸三地所接受。回到本文開初提出的狀況:語文學習由傳統文字運用過渡到教改後的今天,除了聽、講、讀、寫能力外,文字表達中的思維水平及創意表達等經已成為第五項能力指標,亦即聽、講、讀、寫、思方為現今真正語文訓練目標。
教師如何能從過往教學方式、評估策略中,調校並過渡到這些新要求,以及究竟達到多少,實在是需要更多地掌握,並提供恰當的培訓與協助。有關教育當局應值得在此方面花點力氣,方能令香港小學成為打造學生卓越中文能力的基地。
參考資料: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2. 洪漢鼎:《當代哲學詮釋學導論》,台北市:五南,2008年。
3. 吳德利:〈創意寫作的前景〉,中國社會科學網。 (2020.3.10)
4. 每日頭條:台灣創意寫作 「登鷺」受歡迎,2017.4.24。
5. 郭學萍:〈「小學創意寫作課程」開發的五大「突圍」〉,《小學語文教與學》,第5期,2017年。
6. 雲南網:〈中國青少年寫作教育高端論壇舉行 雲南一寫作學校被上海大學語文教研中心列為基地學校〉, 2020.8.7。
7. 賴賢宗、張瑋儀:《文本與詮釋:人文傳統及其當代詮釋》,台北市:麗文文化,2010年。
8. 教育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 – 語文領域-國語文》,2018年。
9. 課程發展議會:《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2017年。
10. 潘慧如、周美芳:〈培育創造力、激發寫作興趣──高小「創意寫作」課程規劃與設計〉,2017年。
11. 譚穎詩:〈香港創意寫作教育:一場民間協作的共同實驗〉,《字花》第63期,頁16-19,2016年。
12. 翻轉教育:〈林怡辰的創意寫作課:一片片葉子勾來一篇篇珍珠〉,2015.9.8。
13. Atkinson, Paul, & William Housley (2003). Interactionism. London: SAGE.
14. Gadamer, Hans-Georg; tr. By J. Weinsheimer & D.G. Marshall (2004). Truth and Method. New York: Crossroad.
15. Vygotsky, Lev; tr. By Robert Silverman (1992). Educational Psychology. Florida: St. Lucie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