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6年都在澳門度過,每逢開學日,班主任會派發學生手冊,返家要填寫資料,其中一欄「籍貫」是必須填寫,每年總要問祖母要怎樣寫,「廣東省、廣州市、南海縣、沙頭鎮」,祖母總是琅琅上口,隨後又帶點自豪,將籍貫所在地的鄉情故事細說一遍。祖母生於國道衰微的晚清,同是那時代不識字的一族。但每逢筆者填寫學生手冊完畢,祖母總是要我給她「檢查」籍貫一欄有否填錯,有一年,我刻意寫漏沙頭鎮,竟然給不識字的祖母指出「填漏了」。無疑,這是心繫鄉族鄉情的強力效應。這也是筆者從來都覺得「籍貫」重要的歷史序章,鄉族是家國民族同根的啟蒙。
上周,香港南海同鄉總會鄧祐才理事長相約回鄉出席聯誼活動。由香港坐車北上,到達今稱南海區之人民政府所在地桂城,雖然要用3小時左右,但並無疲憊的感覺,倒是近鄉情意上心頭,這是祖父母輩生長於斯之地。今天佛山市南海區,地處粵港澳大灣區腹地,轄一街(桂成街道)、6個鎮(九江、西樵、丹灶、獅山、大瀝、里水),為全國投資潛力及科技創新區,都排列甚高之第2位。教育底蘊頗深,康有為、陳啟沅及詹天佑等都是南海人,重教重學是這裏的優良傳統,今天的南海區擁有10間國家級示範高中,教育綜合實力已達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水準。筆者亦曾到九江鎮參訪一些公辦的中學,說實在,這些學校今天的總體校力,與內地大城市乃至香港辦得不錯的學校相比,是各有優勢。
按南海區政府公布,常住人口370多萬,海外僑胞計有40多萬,人才內聚與外擴,循環往復,良性效應,不容小覷。對香港而言,是屆兩會精神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要回應「新質生產力」的建構,要深度與大灣區建設擴舞台,打造國際人才高地的強力支撐,並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增底蘊、錨定高質量發展這個總目標。
無疑,南海區各項的豐厚深藏,香港應與之結為緊密的夥伴,彼此攜手同行前進。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