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創新」

創新與否是由所產生的效果去辨別,所以當事情變得更新穎,但效果更差,這便是創新失敗。

創新(innovation)是由創意(creative idea)開始,然後藉創造力(creativity)去完成的項目。創造力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創造力的體現。

創新的由來

創新的定義是推出新事物。創新等於「好」是近代的觀念,古代講求的是復古、保守、墨守成規。所謂的創新就是──打破常規、打破框框、打破刻板印象、顛覆傳統、顛覆定型、破格思維等,並經常要問:”Why not?”

中文的「創新」一詞是在90年代才被人們接受,英文詞語”innovation”起初是指科技上的發明、創造等,普及化後,就不再局限於科技界。但創新的事物是有限期的,現時商界努力創新,以免在競爭中落後。而當同樣的輸入,但輸出的效果更好,就是創新的發生。

換句話說,創新與否是由所產生的效果去辨別,所以當事情變得更新穎,但效果更差,這便是創新失敗,俗稱「創笨」(innovatively dump)。追求創新的人很多,但結果變成創笨的也不少。曾經見過一間學院為推出博士班而製作一套手冊,但閉門造車,並沒參考其他學院的經驗,結果民怨沸騰,變成創笨。

創新的風險與流程

創新與風險的關係:愈是嶄新、從未出現過的事物,因為缺乏參考,失敗的機會愈高。但有些人會鼓吹項目的風險愈高,愈是因為創新度高。其實創新度高風險、又高的,只是中庸的項目。優質的項目應該是創新度高又低風險,這才是商人心中的穩賺投資。

諾貝爾得獎者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提出的商業創新有四個步驟:

第一步是要有創意點子,通常八成人的觸發點是客人的投訴,或産品使用者的體驗,其次是想超越對手(better than the best),最後是加減産品的設計。

第二步是發揮創造力令産品更吸引,創造力(creativity)是指從無到有地完成一個項目的能力,項目可能是藝術創作、開發電腦應用,或創立一盤生意,即創業。創造力也包括創意解難,後者是以從沒有人想過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第三步是減低成本及增加産品對客人的吸引力。

第四步是推廣宣傳,包括設計産品賣點,如何令使用者有更佳的體驗,觀察市場在哪裏,然後是根據賣點設計宣傳,估計有多少客人購買才可以賺錢。

創新帶來的結果

任何創新産品或服務都不是「無中生有」,往往具備固有經驗和實踐的顯性或隱性內涵,創新不能把固有的東西完全抛棄,其十分關鍵的環節正正在於如何融合。當一個人或組織吸收力(perspective–taking)強,即是能夠把獲得的新知識,跟現有東西有效結合,創意就轉化成創新産品,即産生增值性使用效果。

箇中三大關鍵要點是,把新知識「轉化」(transform),並把它跟現有知識「結合」(combine),最終加以「應用」(apply)取得商業成果。最後,創新産品的風險不能高過所能承受的幅度,因為風險所産生的壓力具破壞性,會分散注意力,影響决策。

創新代表進步,創造新價值。在商業社會擁抱創新,因為創新所帶來的好處是歸於當事人(即創新者)。而社會創新(Social Innovation)的得益者,則是整個社會或社會中的弱勢社群。

紀治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