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論語・里仁》第四)
導論
《論語》記錄了孔子的言行講學,內容包括他的政治見解,哲學思想,教學理念和倫理道德等。
《論語》共二十篇,《論仁》是第四篇《里仁》第四中摘錄出來。
仁在孔子學說中,是重中之重。
孔子認為具仁德天性之人,會不計利益而行仁德;但不仁者會為一己之利,而不管所作所為是否背離仁德。除了上述兩者,還有一種智者,他們認識了仁德對自身和社會的好處,故奉行之。這是好的。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論語・里仁》第四)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獲作者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