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沒有用好管好 大灣區沒有規劃好

三地政府各自為政,港澳特區政府都缺乏上級指示。而今中央領導人提出大橋要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用好管好這座橋,但在三地政府之間又缺乏一個更高層次的政府去監督。

當你的老闆走進你的新辦公室,說要用好管好你的辦公室,雖然語調並非嚴言,臉上也沒有露出厲色,你應該心知肚明,老闆這句話是對你不滿。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的新聞,香港觀眾被引導去看面帶笑容的林鄭月娥與習近平主席並肩而行,而忽略了習近平在整個開通儀式上的表現與評價。

領導人有不滿情緒?

習近平在開通儀式上「一言不發」,只宣布大橋開通。這種做法給人的印象是「怪怪的」,但不好猜測背後原因。之後習近平帶了小部分人去人工島,跟珠海的工程人員懇談,除了讚揚他們的貢獻外,還說了一句話:「這樣的重大工程,既要高質量建設好,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潔工程,又要用好管好大橋,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重要作用。」「用好管好大橋」,如果連接後面的一句,是為如何「用好」指明方向,是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但如果從負面看,就是對現在的安排表示不滿,認為現在大橋沒有用好管好。

如果這只是猜測的話,負責港澳事務的副總理韓正在講話中說「要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縮短通關時間」,堂堂高官說得那麼的具體、那麼的直接,不滿的情緒,應該就不是猜測了。

對沒有用好管好大橋不滿的,當然不止是國家領導人;想用大橋用不着、用了大橋高興不起來的人,應該更加不滿。第一個周末,旅客擠滿了大橋兩邊的候車處,高峰期要排隊兩個小時才等到接駁巴士。這種情况不能作準,因為嘗鮮的旅客,應該會因為看到新聞而放緩上大橋的衝動;而且嘗鮮旅客終究會遞減,大橋常規使用者的方便程度才是標準。

香港觀眾被引導去看面帶笑容的林鄭月娥與習近平主席並肩而行,而忽略了習近平在整個開通儀式上的表現與評價。(亞新社)
香港觀眾被引導去看面帶笑容的林鄭月娥與習近平主席並肩而行,而忽略了習近平在整個開通儀式上的表現與評價。(亞新社)

港官決策踟躕不前

官員對日常使用的情况如何應對?開始是怕車和旅客的流量不足,降低路費和增加發牌鼓勵使用;開通以後是怕太多車和旅客使用,三地政府「聯手」採取措施,限制旅客使用。政務司長張建宗毫不掩飾要維護「香港優先」的大前提:「當局不希望影響東涌和機場交通,先以克制方式,主動把大橋車輛配額設於穩妥水準,確保道路網可應付所需。」香港是怕去大橋的車多了,同時通往機場的大嶼山公路會塞車。他所指的配額,香港有4.2萬輛本來就可以來往廣東和香港的兩地牌車輛,初時在怕大橋車流量不足的時候,官員說所有持兩地牌的車輛都能免申請用大橋;後來臨時宣布全部不能用;再後來又說首先給5000個大橋牌照。這種踟躕不前的反覆決定,是官員決策心理的最好寫照。

官員的決策心理,只能作為飯後「談資」;但決策的後果,對用好管好大橋,有實實在在的影響。香港通往大橋「獨沽一路」,通往屯門的路要兩年後才能建好;澳門同樣是「孤注一擲」,規劃中的另外3 條路仍在修建中;珠海好一些,有兩條路通往口岸的人工島。

大橋周邊設施問題,香港機場為了吸引珠三角城市居民使用,開設渡輪從不同城市直接駛到機場碼頭,旅客不用在香港進關出關,方便得很。大橋開通,同一做法,可以讓大巴通過大橋直接駛進機場,免去旅客進關出關,老主意新用途,何樂而不為之?但政府官員沒想到要這樣做,後知後覺要規劃的時候,這條大巴特別通道據說要2023 年才能使用。

港珠澳大橋開幕式上,中央及粵港澳的官員都把大橋的作用說得淋漓盡致,但為何配套設施卻如此落後?大橋是2003年立項,2009年動工,過去15年來,官員都幹嘛去了?為什麼沒有把今天說成如何偉大的事情在此以前作為規劃的指標呢?

首先倡議要修港珠澳大橋的胡應湘被問到,是否官員考慮問題不夠周詳?商人胡應湘說,如果由他來決定投資興建,他會要求官員必須做好各種準備。關鍵之處一語中的,官員在沒有外來壓力的情况下,決策總是不周詳的。如果涉及商業用途,官員會考慮商人的要求,否則只會回應上級的要求。香港官員最高決策人是特首,特首不要求,局級決策官員可以敷衍了事。

特首林鄭月娥在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講話時說了三點:一是香港的角色已經轉成為更積極的參與者,大橋有利於粵港澳大灣區各地共謀發展;二是大橋好看,為市民帶來期盼;三是特區政府抓住大橋的機遇,提出「明日大嶼願景」,為香港締造更美好的未來。後面兩點就不評論了,值得討論的只有第一點:香港已經成為大灣區的參與者,今後如何跟區內城市共謀發展。

修建大橋有一個很好的經驗,就是共同策劃,並採用任何一方更高的標準。現在出問題的是在用好管好大橋的問題,三地政府各自為政,港澳特區政府都缺乏上級指示。而今中央領導人提出大橋要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用好管好這座橋,但在三地政府之間又缺乏一個更高層次的政府去監督。這些官員是否還會繼續不斷重蹈覆轍,令中央領導人和大橋的使用者一再失望,需要探究一個新的行政系統,對大灣區的事情,從決策到執行,全面監督。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阮紀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