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香港報壇爆發了一場「國共內戰」,共產黨成功「策反」香港《星島日報》時任社長林靄民,一舉攻陷《星島》編輯部,把編輯大權從國民黨手中搶奪過來。接管編輯部的共產黨幹部和地下黨員持續一年利用《星島》宣傳共產黨的路線,但由於他們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行事太張揚,最後要由港英政府和國民黨政府聯手,逼令《星島》大老闆胡文虎家族「清黨」,共黨勢力才撤出《星島》……
這一頁很不尋常的國共在香港報業的鬥爭史,70年來曝光的資料不多,白紙黑字見光的文字紀錄只有司徒丙鶴和陳夢因的回憶,但這兩位當事人欲言又止。筆者只能根據手頭上有限的資料,重組當年這次沒有硝煙的國共內戰。
首先介紹出場的是這場國共鬥爭的共黨主角饒彰風,他負責在幕後策動奪權,後來直接出面與《星島》社長林靄民談判,完成接管工作。饒彰風,廣東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任東江縱隊司令部秘書長和東縱駐香港辦事處主任。解放戰爭初期饒彰風到香港負責籌辦《正報》和復刊《華商報》。司徒丙鶴1997年3月在北京《炎黃春秋》雜誌撰文回憶說:「正當1947年初夏,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時刻,毛澤東指出:中國境內已有兩條戰線,蔣介石進犯軍和人民解放軍的戰爭,這是第一條戰線。現在又出現了第二條戰線,這就是偉大的正義的學生運動和蔣介石的反動政府之間的尖銳鬥爭。」中共認為爭奪宣傳陣地,就是第二條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胡文虎創辦的《星島日報》,就是「敵我」雙方都在爭奪的陣地。這個「奪報」任務便落在饒彰風等人身上。
特務盤踞之窩
1947年饒彰風以中共華南分局成員身分領導張問強、潘朗等十餘人研究如何「赤化」香港《星島日報》。他們一開始便看中《星島》社長林靄民,林是胡文虎的心腹,其背後身分是國民黨港澳總支部執行委員,屬國民黨高級官員。司徒丙鶴指出,當時《星島》是「(國民黨)特務盤踞之窩」,林靄民接任前的該報總編輯姜綏善是國民黨軍統香港站的頭目;主筆楊某,也是軍統高級人員。林靄民到任前,姜綏善辭職,即安排上海報人沈頌芳接替,沈之妻子也是軍統分子。司徒丙鶴指《星島》當時還有中統人馬及漢奸、落水文人等。如此銅牆鐵壁的陣地,共黨勢力如何能夠打進去?林靄民是整個事件的關鍵人物。
林靄民和胡文虎是福建同鄉,1927年林已協助胡籌辦《星洲日報》,深得胡信任。林靄民來港接任《星島》社長時只帶來一名秘書,編輯部沒有一個是他的親信。此時,他的同鄉、潮汕《星華日報》總編輯張問強上門拜訪,兩人有世交之誼,談得很投契。不久,林靄民決定邀請張問強來當報社主筆,兼寫日報社論和晚報短評。這樣,共黨勢力於1947年便攻下《星島》第一個突破口,張問強持續在林靄民身邊做統戰工作,經過一年努力,到1948年7月,張問強終於「說服」林靄民,把原來擁護國民黨的《星島》搖身一變轉為支持共產黨。中共華南分局的饒彰風見水到渠成,同月正式和林靄民會談,結果林接納饒推薦的一批編輯和記者進入《星島日報》和《星島晚報》。
司徒丙鶴的名單
根據司徒丙鶴開列的名單,他們具體在《星島》的分工如下:張問強,主筆,每周為日報寫社論三篇,為晚報寫短評六篇;潘朗(來自《上海申報》),編輯,主編國內外要聞版(第一版頭條);曹綿之,編輯,編譯外電,配合要聞版;司徒丙鶴(來自廣州《前鋒日報》),編輯,主編華南新聞版;周培克,編輯,主編《星島晚報》要聞版 ;湯建勛(來自《上海新聞報》),編輯,主編社會服務和讀者來信版;區昶,編輯,主編娛樂版;謝常(張問強妻子),編輯,主編副刊;張問真(張問強弟),記者,採訪港聞;張其光(《華商報》編輯),撰寫專欄文章,並每周為華南版寫兩廣(廣東、廣西)通訊;梁若麈(南洋報人),以特約名義,撰寫時評專論。
司徒丙鶴透露,報社另外聘請了多位文化名人主編周刊,撰寫評論,提供時事漫畫和圖表,這些人包括梁上苑、丁聰、廖沫沙、金端苓、曹聚仁等,他們另有組織聯繫,很少與張問強等人接觸。從上述的人事布局,共產黨幾乎把整個報館據為己用,這不得不佩服他們的統戰和滲透能力。
從1948年7月起,國民黨在香港《星島日報》和《星島晚報》的勢力一下子潰散,只留下三幾人在報社靜觀其變。筆者由始至終都在懷疑《星島》社長林靄民的角色,因為他的身分和行事很令人猜疑:他既然是國民黨港澳總支部的執行委員,理應受到國民黨黨組織的管束,為何國民黨不阻止林靄民投共?抑或是國民黨想阻止也阻止不了,讓林靄民和共產黨愈走愈近?另外,1952年林靄民離開《星島》出任「進步報刊」《正午報》的社長;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十周年,林獲邀到北京觀禮;種種迹象令人懷疑林靄民未入《星島》之前可能已是共產黨的支持者,甚至是共產黨同路人。另一個至今仍未解開的謎團,是《星島》大老闆胡文虎曾任國民政府參議員,與蔣介石總統關係非同一般,胡文虎家族為何可以讓林靄民背棄國民黨自把自為?有一種說法是胡文虎的「包容性」很大,抗日戰爭時期香港《星島》的總編輯金仲華就是共產黨員,金仲華於香港淪陷後返回內地,上海解放後,金出任上海市副市長。
議決全部撤出《星島》
1948年7月共產黨掌控《星島》編輯部後,《星島》政治態度愈來愈左傾,引起國民黨震怒,但卻改變不了事實,唯有不斷向港英政府投訴。張問強等人變本加厲,利用《星島》大力宣揚中共的方針政策,港英政府後來愈益感受到壓力,被逼採取行動。1949年5月,港英警方政治部主任黃翠微約見林靄民,逼迫他開除主筆張問強和外電編譯曹綿之,但遭到林的拒絕。兩個月後,國民黨廣州市黨部主任高信,傳召《星島》董事長胡好(胡文虎之子)到廣州面談,要他開除要聞版編輯潘朗和華南版主編司徒丙鶴,如不照辦,廣州將禁止《星島》入境,斷絕其向西南大後方發行之路,置《星島》於死地。胡好被逼屈服,回港後叫林靄民踢走潘朗和司徒丙鶴。
饒彰風緊急召集張問強等八人開會商討對策,最後議決全部撤出《星島》,只留下張問強一人繼續與林靄民保持聯繫。自此,林靄民的共產黨班底基本上已潰散,但他本人仍堅持擁護共產黨。1949年10月15日《星島日報》內版頭條以大字標題「廣州天亮了」報道共軍解放廣州、廣州政權易手的消息,進一步觸怒國民黨高層,《星島》老闆亦被逼問責林靄民。1952年林靄民辭職離開《星島》,與親共人士籌備復刊《循環日報》和出任《正午報》社長。
饒彰風領導的這場《星島》國共鬥爭,持續一年,他們總結這場鬥爭經驗時指出「成果是對解放戰爭的宣傳起了一定作用」,但失敗之處是各人有驕氣不能沉着應戰,當時不應集體離開《星島》,這樣做等於不戰而退,令到林靄民孤掌難鳴。
可憐的報人
五十年代初接替沈頌芳出任《星島日報》總編輯的陳夢因,形容這段歷史是《星島》「蒙麈」日子,導致銷量大跌,花了很大氣力才能匡正過來。可是,共產黨走後,國民黨又來。陳夢因說他上任後不久,台北駐港機構大員天天送來一字條,指手劃腳,干預編輯方針。陳夢因說自己並非任何政黨黨員,當務之急是要把下跌的銷數回升,他叫人傳話給該國民黨駐港大員:倘若再見到「指導字條」,他就會效法林靄民一樣引入共產黨!陳夢因這一招果然奏效,從此不見類似字條。然而,五十年代打後,直至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簽署聯合聲明之前,《星島》一直奉中華民國為正朔,持續「反共」三十多年。回歸後就不用多說了。
二次世界大戰後,被國共兩黨覬覦的香港報紙又豈止《星島日報》而已,《華僑日報》這塊肥肉也險些落入國民黨黨棍手裏。國民黨戰後以緝捕「漢奸」為名,要把《華僑》老闆岑維休引渡回廣州受審,其最終目的是要把《華僑》接收過來,幸得當時的港英政府傾力保護,岑維休才得以保命,《華僑》也不致成為「敵產」落入國民黨手裏(筆者著作《淪陷時期香港報業與「漢奸」》有詳細描述,在此不贅)。嗚呼,可憐的報人,常常要在政治鬥爭之中抉擇;更可悲的是,當他們以為有機會選擇時,現實環境卻不容許他們自由作決定。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