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華懋集團原主席龔如心於2007年4月3日突然辭世,留下千億港元遺產。有關她遺產之爭的報道,佔據了亞洲乃至歐美許多國家媒體的主要位置,可見此消息對社會大眾確實有一定的衝擊力。回想起龔如心與丈夫王德輝歷經數十年的打拼,好不容易建立起自己的商業王國,卻給她丈夫帶來橫禍,進而引發8年的遺產官司。等到一切回復平靜,有心情支配自己辛勤掙來的財富時,為時已晚,病魔已悄然降臨,最終還是無法逃避生老病死這一人生自然規律的支配,又留下了千億遺產的爭奪案,至今尚無定論。這使我情不自禁聯想到印度古代最偉大的國王──阿育王(約公元前304年至公元前232年)晚年的苦楚心境。
健康才是最大的資源
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一生南征北討,統一了印度。據說,阿育王由於在征服羯陵伽國時親眼目睹了大量屠殺的場面,深深悔悟,於是停止了武力擴張,而採用佛法治國,才使國泰民安,開創了古代印度歷史上空前的盛世,阿育王也因而深受臣民愛戴,擁有至高無上的權位。
然而,到了阿育王晚年,他身染重疾,臥病在床,自知不久於人世,向監國太子三波提表達他最後的心願:施捨一些財物,積蓄功德,以求有一個好的來世。但眾臣對太子說:「如果依照大王的心願施捨財物,國庫便會枯竭,今後你靠什麼來治理國家呢?」於是太子便禁止任何人替阿育王把宮中的財寶拿出去施捨。
無奈之下,阿育王只能把自己吃飯的金碗布施給雞園寺;太子見狀,令伺者換用銀器給阿育王進餐,阿育王吃完飯,又將銀器布施給寺院;太子又令人將阿育王吃飯的碗換成銅器,結果阿育王又將之施捨出去;太子得知後,再令伺者將阿育王進餐的器具換成瓦器。到此時,傷心的阿育王把眾臣叫到跟前,拿着吃剩的半隻庵摩勒果問大家:「你們說,誰是天下的王?」眾臣齊聲回答:「當然是你大王啦。」阿育王眼中噙淚、心中淌血,自嘲說:「我現在恐怕僅剩下支配半隻水果的權力了。」然後令伺者將之布施給雞園寺的僧眾。
以上兩則真實的事例讓我的心情十分沉重。不少人辛苦了一輩子,只知埋頭積累身外之物,卻不知自己的健康才是最大的資源。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我們的健康如同「皮」,票子、位子、房子、車子等身外之物只是皮上的毛。命都沒有了,身外之物對特定的人而言也隨之而失去了意義。臨命終時,眼看着自己辛苦掙來的錢卻無法享受,更來不及善用自己的資源去做一些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心有不甘,但又能如何?無論你現在積聚多少財富、官位有多高,臨命終時,一樣也帶不走。若能領悟到這一點,就能正確對待自己所擁有的,趁自己還有精力和權力時,善用自己的資產、才智乃至生命,為社會多做有益的事。
原刊於《逆境中的從容》,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