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禪

心存依歸,人生才有路。 心有感悟,萬物可為師。
-->

《寒山問禪》(選自New Century Workshop《天地和合》專輯)(洞簫:譚寶碩;古琴:王燕)

山中一個禪院。
禪師要下山辦事,留下三個徒弟看家。
禪師對徒弟們說:「我離開幾天,禪院裏的事就交給你們去處理。」
「沒有問題。」三個徒弟一口答應了。

這天,禪院來了一幫居士。他們遠道上山拜訪,希望在佛學禪道上能得到指點。
「師父不在啊!」徒弟們說。
「禪師不在,就由你們為我們作開示吧。」居士們說。
居士們誠懇地要求,徒弟們再三推辭都沒有用,只好硬着頭皮頂上。

第一天,大徒弟上台講經。
他望望台下,人們的眼睛都盯着自己,一時緊張得說不出話來。
憋了好半天,他喊了一句:「死啦、死啦,我說不出來。」就從台上走了下來。
台下的居士們都鼓起掌來,他們說:「這個法師厲害啊,為我們說生死之道。」
然後,他們坐在一起討論關於「生死」的道理,人人都有所感悟。

第二天,輪到二徒弟上台。
他在台上,緊張得冒汗,結結巴巴說了一句:「無、無、無, 沒有了。」
台下居士們熱烈鼓掌,說:「法師給我們講『無』的道理啊!」
然後,他們圍坐一起,討論關於「無」的感悟,人人有所觸動。

第三天,輪到三徒弟負責上台講。
三徒弟在台上,緊張得發抖,動也不敢動,呆了一會,一聲不吭地跑了下來。
台下的居士們熱烈鼓掌,讚歎不已,他們說:「真厲害,法師給我們講『空』啊!」
然後,他們坐下來討論關於「空」的道理,人人都有所感悟。

第四天,禪師回來了。
居士們對禪師說:「感謝您的三個徒兒, 我們這幾天感悟到很多東西,收穫滿滿的。」居士們告別了禪師和弟子們,歡喜下山去。

一縷春風,百般情懷。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習的重點在於感悟。
從來,最好的學習方法是主動去理解和親自實踐。
溪聲盡是廣長舌。
夜來八萬四千偈。
大自然在為我們說法。

中國文化就是從宇宙運行、從大自然的現象所感悟出來的。
古人看到宇宙的種種現象,悟出:「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 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於是便有了易經, 可以用來解釋世間萬象。
古人看到大自然生生不息,便悟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古人看到大地衍生萬物,便悟出:「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古人看到四季變化、樹木枯榮,便悟出中醫中藥的辯證論治。
古人看到花開花謝便悟到:「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中國文化是引導人生的最好指南。
上至國家大事,下至生活問題,任何疑難, 都可以在中國文化中找到答案。
吹奏洞簫多年,每每遇到困惑,都會在中國文化中尋找指引。
洞簫音色的標準?傳統美學中的逸遠、清幽、澹泊、 優雅就是最好的標準。
吹奏何種風格?中華民族的謙和、敦厚、樸實性格就是最好的風格。
自己藝術的路向?中華民族的美學就是最好的路向。
甚至呼吸方法、技巧的使用、樂曲的理解等等, 都可以從中國文化中得到指引。
世間沒有武林秘笈,但是有中國文化。

心存依歸,人生才有路。
心有感悟,萬物可為師。
以赤子之心去貼近大自然。
以謙遜的態度,聆聽別人的聲音。
以誠懇的情懷,面對人生的挑戰。
天地有情,萬物總有意。

-->

譚寶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