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日已遠 典型在夙昔──實地考察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由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支持、語文基金撥款的「攝‧寫‧文人推廣中文計劃」,1月4日由丁新豹教授帶領,實地考察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來自本港十多間中學約40位師生參加。

今年是五四運動101周年,1919年時任北京大學校長的蔡元培,是五四運動的其中一位重要人物。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日本發動全面侵華,蔡元培避居香港,並在香港繼續宣傳抗日,1940年不幸病逝香港,同年安葬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是埋骨香江最著名的南來文化人。

青山有幸埋忠骨,蔡元培之墓歷經80載,今日所見的墨綠色大理石墓碑,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香港和台灣北大同學會所籌資修建,上刻葉恭綽先生手書「蔡孑民先生之墓」和台靜農先生手書的蔡元培生平墓表。

導賞團一行約40人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的牌坊前留影。
導賞團一行約40人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的牌坊前留影。

丁新豹帶領 參觀名人墓

由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支持、語文基金撥款的「攝‧寫‧文人推廣中文計劃」,第二部分的實地考察一:五四運動與蔡元培──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在1月4日舉行,約40位來自本港十多間中學的師生,在導賞專家、香港歷史博物館前總館長丁新豹教授帶領下,考察了墳場內包括蔡元培墓在內的多個本地著名家族墓園和名人墓,資深新聞工作者、作家兼歷史導賞專家陳天權先生,以及資深教育工作者兼作家馮珍今女士參加了是次活動。

一行人先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的牌坊下拍照,然後齊聚在「四望亭」,聽丁新豹教授講述墳場概況和名人事蹟。「四望亭」三字為曾任北洋政府內閣總理的梁士詒所題,他曾任清政府全國鐵路總局局長,辛亥革命後,歷任袁世凱總統府秘書長、交通、財政總長等職,並擁護袁世凱稱帝,史稱「交通系」。

梁士詒與二十世紀初的香港名流如何東、周壽臣等多有交往,墳場內的周壽臣祖墓亦可見梁士詒題字,足證交情匪淺。

丁新豹教授(右)與灼見名家傳媒社長文灼非,在蔡元培墓前敬獻鮮花。
丁新豹教授(右)與灼見名家傳媒社長文灼非,在蔡元培墓前敬獻鮮花。

北大老校長 透明膠護碑

然而,香江有幸埋忠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因有蔡元培這位「永遠的北大校長」長眠於此而聲名遠播。鑑於社會事件的影響,早前有人蓄意損毀蔡元培墓碑,並貼上中共烈士趙世炎和工運領袖汪壽華的肖像。目前,蔡元培墓已加上透明膠板圍封,導賞團一行向蔡元培先生敬獻鮮花,並行了鞠躬之禮。

距離蔡元培墓不遠處,埋葬着有「麵粉大王」和「棉紗大王」之稱的榮德生三子榮一心,他的胞弟即是已故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榮毅仁。1948年,榮一心赴香港發展,卻不幸在火石洲遇到空難逝世。

遇刺利希慎 物業成地標

香港早年「四大家族」之一的利氏家族,其創始人利希慎及妻子黃夫人亦長眠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利希慎的父親靠販賣鴉片致富,兒子則把家業擴展至地產、金融、貿易等行業。1928年4月30日,利希慎在中環九如坊至威靈頓街一帶遇刺,身中三槍殞命。今天,希慎興業已是本港主要物業投資、管理及發展商,利舞台和希慎廣場亦是銅鑼灣著名地標。

其他埋骨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的名人,還包括曾任東華三院主席的陳啟明、出資10萬元捐建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現為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的馮平山及其子馮秉芬爵士、九巴「四大家族」之一的余道生家族創始人余道生、捐建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現為港大饒宗頤學術館)的銀號商人鄧志昂及其子鄧肇堅爵士、曾任東華醫院總理及保良局主席的富商郭少鎏、著名會計師容永道、與「賭王」傅老榕合資經營澳門博彩業的高可寧、著名粵語片演員伊秋水等,而最著名的政界人士,應數民國首任國務總理唐紹儀。

丁新豹教授(前中)講解不同的墳墓建築及其代表的意義。
丁新豹教授(前中)講解不同的墳墓建築及其代表的意義。

總理唐紹儀 死於利斧下

唐紹儀是清末「留美學童」之一,也是中華民國第一任的國務總理,地位顯赫。1937年,日軍侵華,上海淪陷,唐氏未跟國民政府遷往西南,國民黨恐他為日本人所用,派特務先下手為強用利斧把他砍死,因家鄉(現在的珠海唐家灣)亦已淪陷,最後葬在香港。

還有一個問題,為什麼華人社會的香港,還要設立華人永遠墳場呢?丁新豹教授指出,香港「開埠」以來,出現過多個「洋人」或「洋教」墳場,包括軍人墳場、天主教墳場、基督教墳場、猶太教墳場、回教墳場、印度教墳場、拜火教墳場,以至混血兒墳場等。那年代,華人死後,除了「洋教」信徒外,多數會歸葬鄉下。港英政府批准撥地興建華人永遠墳場,並成立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以便管理,當時無疑是有籠絡華人世家大族,使其對香港更有歸屬感的意思。

文灼非社長(右)向丁新豹教授致送紀念狀。
文灼非社長(右)向丁新豹教授致送紀念狀。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