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榮教授:港人港報讓近代日本人了解世界

誰是第一個在日本自遊行的香港人?香港社會又如何發揮它對亞洲的影響力?浸大歷史系榮譽教授周佳榮博士近日出版兩本關於近代日本的歷史書籍,並娓娓道來香港對日本走向現代化過程中的重要影響。

「香港開埠初期,對引領亞洲走入現代化功不可沒。」長年研究日本近代史的浸大歷史系榮休教授周佳榮,近日出版《一本讀懂明治日本》及《一本讀懂大正日本》兩本著作,先前在香港書展與讀者座談,娓娓道來日本走進現代世界的改變過程,並述說日本人在香港的經歷和收穫。

港人遊記成研究近代日本參考

許多人認為,日本係由1853年美國「黑船來航」才走上現代化道路。但周教授指出,其實日本早於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時即已旁觀並思考自己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當時開埠未久的香港,正是學習西方先進文明最便捷的地方。

1852年12月,美國海軍准將培理(Matthew Perry)率黑船艦隊訪日,被幕府德川家慶以病重為由拒絕接見,到香港整休時,原籍廣東的香港人羅森(1821-1899)獲推薦成為艦隊通譯。羅森是駐港漢學家士衛三畏(Samuel Williams)的學生,中英文修養俱佳。其後隨艦隊出訪琉球,再到日本本島。

「他是香港最早到日本『自遊行』的中國人,足跡遍及橫濱、下田、箱館等地。在當年鎖國政策下,訪日的中國生意人只能留在長崎貿易,不准進入日本內地。」周教授說。雖然羅森不諳日語,但日本人自古以來學習漢文,因此可以和羅森用中文筆談。而且,他是艦隊裏唯一的亞洲臉孔,表現有禮,才容許他在日本遊走。

後來,羅森回港後,在《遐邇貫珍》連載《日本日記》,詳細記載了他在日本旅行的經歷,成為研究近代日本的重要文獻之一。而其談論中國政情和太平天國的文章也獲日本人輯成《滿清記事》一書。日本當局相當重視羅森,明治天皇更封其為顧問,據聞日本官員經過香港時,都要拜會羅森,請教他對時局的看法。

而另一位港籍的天皇顧問,便要數到多年後,何東的弟弟何甘棠,獲贈刻有日本皇家徽章的煙盒,更在日本侵華時,一度嚇退日軍。可是,港人知之甚少,如有興趣,周教授請大家有機會可去橫濱唐人街附近的「羅森紀念館」參觀,內有他與日人交流的大部分文件和題字,可見其地位不凡。

「黑船來航」畫作的彩色修復版。(網絡圖片)
「黑船來航」畫作的彩色修復版。(網絡圖片)

近代新知、世界消息的集中地

除了羅森的資料,香港書報的傳播力同樣無遠弗屆。周教授感嘆,今天的香港只剩下不足10個報紙品牌,想當年報業全盛時期,每日有足足48份報紙出版,學界的辦報力量更甚。

19至20世紀影響最深、名聲最大的莫過於由英華書院出版的《遐邇貫珍》月刊。這是鴉片戰爭後最早的中文雜誌。與今天的英華書院不同,當年可算是香港乃至亞洲的最高學府,專門培養傳教人才。周教授指出,當年書院仍在馬六甲的時候,擁有齊全的印刷設備,是全球最早出版及發行華文期刊的機構,傳導新知和教義,其後將設備一併遷到香港,不少報人便從這裏汲取經驗,令香港慢慢變成澳門、馬六甲以外的傳播中心。

為了吸引一般民眾閱讀,《遐邇貫珍》的宗教色彩不濃厚,相反刊載了許多近代新知和世界消息。當年由於太平天國的「天軍」打至維港一帶(甚至因而令英國警惕要取得維港的絕對控制權,後來便有《天津條約》割讓九龍半島),事件被收錄在刊物,日本也是因此才得知中國竟然有基督教教徒嘗試起義,導致太平天國事件,故將之列為高級情報刊物,派人收集抄寫、翻譯。周教授憶述,遍尋各地,只有日本有完整33期的《遐邇貫珍》保存完好。

《遐邇貫珍》宗教色彩薄弱,甚至談及慧星及英國的政治制度。(香港公共圖書館圖片)
《遐邇貫珍》宗教色彩薄弱,甚至談及慧星及英國的政治制度。(香港公共圖書館圖片)

維港帶來的寶物

除此以外,早年的香港已經是航運中心,已有船前往上海、橫濱等地,法國作家凡爾納著名小說《80日環遊世界》的主人翁便曾經在香港搭船前往日本。當年有不少報紙副刊詳錄每天有什麼船入港、當中有什麼貨品和價錢,對日人掌握海外進出口貨品價格資訊極為重要。因此,自1860年代始,日本官方便開始編譯《香港船頭貨價紙》,並冠名《香港新聞》,讓日人可以研習貿易事宜。

周教授表示,不少來往亞洲與歐美等地的船隊,由於路途遙遠,故中途需停靠香港,補充資源,當中包括明代鄭和船隊,「鄭和航海圖」便有所記錄,香港作為轉運休憩港口的紀錄,最早甚至可追溯到唐代。

至於日人來港事蹟,則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倭寇,後來被清朝水師及本地海盜打敗離開;其次便是香港開埠初期,由於日本「鎖國」,不少流民因犯事或得罪幕府,由英美等國在地商船接濟,輾轉來到香港及澳門,由於懂得閱讀中文,便留下成為本地勞工,如今天澳門的「大三巴」便有不少日本勞工協助興建。

而香港的日本移民則聚居於皇后大道中一帶,他們曾經營第一間日本雜貨店,並與水上人家通婚。中環元創坊(PMQ,前已婚警察宿舍)便曾發現不少日本在1644年自行鑄造的「寬永通寶」硬幣。其後在日本取消鎖國政策後,明治、大正年間亦有不少日本人來港,汲取現代化經驗,甚至日本皇太子也曾訪港,還鬧出不少笑話。

下回續談香港如何改變了日本的語言和大人物的思想。

「近代港日情緣」二之一

新書簡介:

書名:《一本讀懂明治日本》、《一本讀懂大正日本》
作者:周佳榮教授
出版社:三聯出版
出版日期:2021年7月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