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枱吃飯

那些年港台推動閱讀風氣,多次舉辦徵文比賽,外界反應不錯。我們有機會與來自中、港、台作家同枱吃飯,想知道他/她們不寫作的時候,日子是怎樣過的。

上世紀80年代,我們都愛出席香港電台為作家而設的午/晚宴。放在枱上的食物,多是例牌貨色,乏善可陳。我們並不介意,不是因為那是免費午餐,是有機會與來自中、港、台作家同枱吃飯,想知道他/她們不寫作的時候,日子是怎樣過的。

名家應邀推動閱讀風氣

那些年港台推動閱讀風氣,多次舉辦徵文比賽,外界反應不錯。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三毛的《撒哈拉的沙漠》皆為港台暢銷書,同學參加讀書報告比賽,寫三毛的最多。順理成章,第一屆頒獎典禮,就是邀請三毛做頒獎嘉賓。

三毛沒有出席午餐活動,她倒是上了《開卷樂》節目。她說的那兩句話:「做其他工作感到很困難,寫作時感到很開心。」但是那天在港台錄音室,她看來不怎麼開心呢。

柏楊、白先勇先後出現港台,做頒獎嘉賓,也到錄音室做節目,談寫作,他們可有話說。來到吃的環節,柏楊話不多,倒是他的太太,話題可多,我們只有聽,是不知道如何回應。

白先勇十分健談,那一頓飯,我們可吃得開心。

從容自在的文聚不復見

港台不再舉辦徵文比賽活動了。往後日子,與作家見面,先在錄音室做訪問,可以的話,一起去喝杯咖啡,或吃個簡單午餐/晚餐。這樣子的同枱吃飯,出現的人不多,談起話來,沒有什麼禁忌,從容自在多了。

詩人辛笛、瘂弦,在港台誦讀他們的作品。

他們離開電台時,顯得十分高興,他們誦讀過的詩句,都錄了下來。可以把備份帶走,慢慢欣賞。離開電台,一起去吃晚飯、喝咖啡。

喜歡看詩人作品的文友都出現了,這樣的同枱吃飯,機會難得,只此一次,實在太少了。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張灼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