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
至於兩岸在經濟政治社會發展差不多後就應該統一?答案亦是很明確,未來即使中國民主化,台灣人也不願跟你在一起,這亦是很多年青人的共識。台灣的本土化浪潮,大陸認為是李登輝、陳水扁搞去中國化的結果。結果馬英九回來後,中國人的認同沒有提升,反而愈來愈低。馬英九的回朝及推動,沒有令中國人的認同增強,在是否獨立的問題上亦是一樣,愈來愈多人傾向獨立。
香港社會認同的變化方面,亦是本土認同趨強,與台灣一樣,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沒有向前走,反而走下坡。08年之後,短短幾年,由五成的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變成只有三成的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這現象是值得關心的。這不是國教不夠的結果,而是香港人相信只有整個中國的變革,才能帶動香港人對中國的信心。
後太陽花 / 雨傘時代港台年輕族群認同的新趨勢
兩地的年青世代對政府很不滿,從年青人的運動中可以看出他們的認同走向,亦能找到共通點,也就是中國因素。
台灣的太陽花學運也好,香港的雨傘運動也好,雖然受到社會的爭議,但也得到社會廣泛響應,從其訴求來思考,中國因素是很重要的。台灣方面,就是反對服貿,對其不完善的計劃進行批判,他們擔心兩岸政經一體化,會令台灣的政治主體性愈來愈被大陸輕視,大陸對政治的影響會愈來愈多,憂慮「今天香港,明天台灣」。香港方面,我相信一年前的事情大家也很清楚,香港年青人對特區政府、中央政府的距離感明顯的增大。在改變香港政局的問題上,中央政府現在最重要的事,是減少港人對中國的憂慮。
港、台年輕族群在「中國因素」下是互動的、互相呼應的。台灣的太陽花運動受到香港人的支持。香港方面,在雨傘運動期間,台灣媒體報道了很多香港的新聞,是18年來首次,反映台灣不是不關心香港,反而是很關心的。以往台灣媒體是不夠關心香港的,因為台灣人會認為我們是中華民國,是一個國家,香港只是一個特區。但這次不一樣了,兩地的學運都有共同感,「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今日台灣,明日香港」兩者的說法也有,可見兩地是互相影響的。中國在香港的問題上不處理好,台灣只會愈走愈遠。馬英九總統在雨傘運動的初期,立場也較溫和,後來改變態度,提出如中國加大壓制香港民主運動的力量,將會拉開兩岸的距離,這言論在雙十的演講中,全面發表出來。港台年輕族群自主意識增強,年青世代如何對中國更有感覺,是中國政府必須面對的問題。
中國崛起對台灣選舉的影響
今次除了主要講認同的變化及中國崛起的影響,我也會講講對台灣選舉的影響。
「中國因素」影響了馬英九的路線。馬英九上台後,為拉近台灣與中國的距離,作出很多努力。他於08年當國民黨主席時,提出一個台灣論述,要把台灣的本土與中國連結起來,但他這些努力,我必須說,沒有得到台灣本土主流社會接受。很可惜的,台灣在這60幾年來,都在馬英九的拉近本土與中國論述中,沒有得到前進,甚至只是一個虛幻的過程,以後也難再有這樣的機會去推動。
結語:中國崛起的課題
最後結語,就是中國崛起的課題。中國有中國夢,它提出的一帶一路,就是說與周邊的國家合作及友好。但當中國崛起,中國與周邊國家都不是友好的,台灣、香港、日本、越南、菲律賓等等,都是一樣,為何會這樣?中國的輿論中,永遠都說對方錯,問題在對方,批評對方,卻從不反省,會說自身有問題。香港不穩,如何令台灣歸心呢?港、台不穩,如何創造一帶一路這種光輝的人類合作前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