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泉忠來港演講,以「港台年輕族群的認同問題與台灣選情分析」為題,剖析兩地政治。本社派員摘錄要點,現分為兩部分呈現,以饗讀者。本篇為第二部分。
一、兩地本土發展與歷史經驗的異同
二、從兩地認同探討未來發展
在中國崛起下,港台新世代身份認同漸漸產生變化。由1995年開始算,中國的經濟把意大利、法國、德國等逐個超越,到2010年超越了日本,達到高峰,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更有機會在2020跨越美國。「中國崛起」,對港台社會的影響相當明顯,特別是社會認同方面。
中國崛起對港台的影響
然而,雖然中國正在崛起,但言論依然沒有更自由,政治沒有走向更民主。八十年代時台灣亦有討論中國的民主化浪潮,台灣當時開始有選舉,香港亦有,期望20年後的中國,在民主進程上應有增長。但30年過去,中國大陸仍然沒有民主,亦沒有任何時間表,憲政民主的體制看不到,言論自由更加收縮。在120年前,《馬關條約》簽訂時,梁啟超曾在北京召開憲政研究會,研究中國發展民主憲政,但120年後中國的憲政亦沒有任何進步,甚至在中國大陸裏不能看到憲政民主的經典著作。120年來沒有進步,經濟方面是有,國力也有所增強,但沒有令港、台的向心力增加,反而走向相反。
中國崛起下,中國亦對港、台的政策產生變化。中國認為自己有力量,不需妥協,可是港、台兩地的抗爭依然。香港人認為中國賤視《基本法》,最近有說特首地位超然,為何會有這樣的說法?恐怕將會有更多這樣的新說法出現,這對穩定香港的局勢沒幫助,反而令香港人恐懼下去。台灣也有相似情況,恐懼台灣的政治地位會經中台經濟一體化而被中國輕視。
港台社會認同的變化:本土認同趨強
台灣的社會認同在中國崛起下產生變化,本土認同趨強,尤其是年青一代。東亞研究中心在2013年9月做了一個大規模的社會認同民調,這是10年一次,不是媒體、政黨做的,甚至沒有公開,是沒甚麼(政治)目的的,從中可以看到中國崛起令台灣的社會認同產生很多變化——在2013,即是中國崛起最強盛的時候,中國人的認同反而是最少,只有1.1%的人認同中國人的身份。整個台灣的本土認同可謂一目了然。
還有另一調查,要求受訪者從0到10中,選出自己認同是中國人的程度,10是完全認為自己是中國人,0是認為自己完全不是中國人,5則是一半台灣人、一半中國人。結果有三分一的台灣人認為自己完全沒有中國人的意識。
經濟方面的影響又如何呢?有一個論述,就是認為中國的崛起是經濟發展的好機會,這論述在港、台都一樣。所以,有人就問了「為了台灣經濟發展,必要時兩岸可統一?」結果可以看到,2013年的調查中,反對的人比以前更多了,即是說持這樣論述的人更少了。50年前,新加坡及台灣經濟發展程度是差不多的,50年後的今天,新加坡是台灣的兩倍。如果問台灣人是否願意成為新加坡人,很多台灣人的答案都很明確,就是不會,亦即是說中國的生活水準超過台灣兩倍,台灣人也不會願意統一,這趨勢很明確。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