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區政府公布一份名為《2027年人力資源推算》的報告。結果顯示,勞工供應在2017至2027年間會先升後跌,由2022年的367萬人高位下跌至2027年的357萬人。但勞工需求在2027年卻高達374萬人,令本地勞動市場出現勞動力短缺問題。
根據統計處2017年9月公布的《香港勞動人口推算》報告,香港勞工供應於2020至2022年間見頂後便進入一個跌浪,勞工供應在2066年更跌至只有313萬人,較高峯期低54萬人。假若其他因素不變,在勞動力不斷萎縮的影響下,未來香港經濟表現實在難以看好。
不過,筆者發現負責發布《2027年人力資源推算》報告的勞福局只是將一年多前統計處的《香港勞動人口推算》的部分結果搬字過紙,卻沒有考慮到在過去幾年,本地勞動市場已起了微妙變化,令在短期內出現的勞工供應見頂回落的現象可能大幅延遲,即是勞福局所提出的勞動力短缺問題,未必如人力資源報告所提出的嚴重。
為什麼筆者對勞福局的報告有以上批評?因為筆者早已在上年7月公布一份名為《長者勞動人口參與率急升的迷思》的研究報告,指出長者(65歲或以上)勞動參與率在特區政府於2011年引入最低工資後便開始急升,由2010的5.7%急升至2018年的11.8%,升幅超過一倍,而今年2月至4月的長者勞動參與率更升至12.4%,反映最低工資為長者創造良好誘因繼續留在勞動市場,這亦可以解釋近年長者勞動參與率急升的原因。
假若以現時這年齡組別的勞動參與率已達12.2%來看,統計處推算在未來50年間,長者勞動參與率最高卻只會升至11.2%便見頂回落,這結果明顯低估了勞動參與率。
一旦長者勞動參與率遠高於政府推算,勞動人口也被低估。根據筆者的推算,以過去幾年長者勞動參與率上升的趨勢,本地勞動人口將會延至2039年的380萬人才見頂,這結果與勞福局所公布的有頗大差別。然而,從制訂勞工政策方面,基於勞動力見頂時間延遲十多年,特區政府反而有較多時間找出適合的方法來預防勞動力枯竭。
輸入外勞 工序自動化
雖然本港勞動市場在短期內出現勞工供應不足的機會是相當低,但個別行業,例如建造業,出現勞動力萎縮卻是事實,因此,筆者認為在這環境下,輸入外勞是必須的,此外,勞動力不足可能大幅推高工資,加重生產成本,對香港經濟的中長遠發展是弊多於利。
香港進入老齡化社會是不可以逆轉的,但當社會缺乏足夠勞工工作,便會拖慢經濟增長,削弱政府的財政能力。所以,特區政府是需要在鼓勵生育和釋放女性勞動力兩方面加倍努力。另外,在行業缺乏勞工的情況下,政府是應該加快產業工序自動化和優化輸入外勞措施。總之,以現時仍有時間改善勞動市場的條件下,特區政府是有責任做好這方面的工作的。
原刊於《蘋果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