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論壇匯萃科技園 探索本地生命科學創業發展

創新論壇(香港分會)檢示香港在生命科學創新層面的表現,並為未來本地業界發展帶來啟示。
(封面圖片:創新論壇(香港分會)執委會與一眾嘉賓合照。右四為創新論壇(香港分會)主席徐冰心博士。)
創新論壇(香港分會)近日假香港科技園高錕會議中心開展了香港分會的首次大型活動,以「亞洲區生命科學之創業現況——其優劣之處、改善之道」為題舉辦論壇,檢示香港在生命科學創新層面的表現,並為未來本地業界發展帶來啟示。活動邀得香港科技園董事局主席羅范椒芬女士、香港大學醫學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創始總監李登偉教授、北京大學醫學部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于常海教授擔任主講嘉賓,以及一眾業界知名人士參與論壇(詳見附表),陣容鼎盛。

羅范椒芬:六個層面做好工夫 推動良好創新環境

香港科技園董事局主席羅范椒芬女士。
香港科技園董事局主席羅范椒芬女士。

香港科技園董事局主席羅范椒芬女士首先致辭,指出生物科技將會是大中華地區走向創新之路的焦點所在。隨着嬰兒潮一代步入老年,香港亦毫不例外地會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因此,與老年康健相關——包括疾病預防及精密護理等的醫療科技項目,將是科技園未來推廣的其中一個重點。而桿細胞、人類基因圖譜及醫療儀器開發,亦將成為科技園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羅范椒芬指科技園將以3C ——即連結(Connect)、合作(Collaborate)及 催化(Catalyse)——作為基調,以將高端創新成為香港品牌的一部分。
羅范椒芬又歸納指,一個良好的創新政策環境,需要在政府、資金、行業、人才、企業文化及基礎建設六個層面下工夫。在整體文化及教育方面,她認為香港需要進一步做好STEM教育,在大學層面則鼓勵更多轉譯(Translational)研究,將基礎研究與社會應用連結起來。至於在投資方面,羅范建議由監管機制入手,為創新有關的行業「鬆綁」,冀能吸引更多資金來港,甚至把香港視為投資基地;而政府亦可透過不同的機制,購買、吸納並應用更多創新科技的成果,帶動整個業界一同提升至更高水平。

李登偉:生物科技的價值 在於解決人類面對的難題

香港大學醫學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創始總監李登偉教授。
香港大學醫學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創始總監李登偉教授。

隨後上場的香港大學醫學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創始總監李登偉教授,則以業界過來人身份分享參與生物科技創新的體驗。在他而言,香港對於創新科技的定型,令大眾似乎忽視了高端科技業(如發展光纖、生物科技等)在香港的發展。李教授認為,科技的發展與創新是有分別的,就如車輛一樣,「車輛」作為概念,到今天還是一個樣子,但當中應用的科技卻每日在進步。而他的專長——再生醫藥,在概念上亦是自古已有,只是科技令這些項目得以成真而已。而科技層面的應用,就是生物科技的重點所在;而生物科技之所以有它的市場價值,就是因為它可以為人類解決問題,這亦為一眾科技初創企業(start-ups)提供了機會。
李登偉教授認為,香港是生物科技初創企業的好選擇,因為香港無論在金融、法制、教育、醫療、創業氣氛、地理、市場自由等層面上,都有她獨特的優勢。但李亦認為,香港當前的文化仍較保守,懼怕失敗,社會上仍有很多既有想法和框架;另一方面,生物科技對於香港而言亦只是新興產業,很多人對此有興趣,但目前實際的行動較少。香港需要有更多專才及相關技能的培訓,以令業界發展更上一層樓。

于常海:辦生物科技企業 要在學者與企業家之間「換帽子」

北京大學醫學部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于常海教授。
北京大學醫學部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于常海教授。

壓軸的北京大學醫學部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于常海教授則指出,在21世紀,亞洲及香港將很可能成為生物科技的樞紐。于教授在演講中,亦表達了他對於學者與企業家「雙重身份」的見解。他認為,在研究與創業之間,需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研究就是將資助及撥款變為知識,但創業就是要計算產品如何應用,並在市場賺錢,而這兩個項目之間的轉換殊不容易。在將知識轉為業務的過程中,需要有良好的團隊及多方面的合作,才可成就一間成功的企業。另一方面,投資者往往會想科學家將所有事項清楚解釋,但基於各種原因,這是一件不是容易的事。
于亦指出,要大學教授放棄教席出來創業,本身需要眾多合適的先決因素,而怎樣令香港學界有更多人走出來,投身生物科技企業行列,是當前業界要面對的重要命題;他總結創業經驗時亦指,要當一個企業管理人員,最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不是萬事皆能,在不同的過程中,要與各界做好溝通,尋找合適的合作夥伴,當中需要有開放的思維。

業界:設定短期目標 更容易吸引投資者

業界對談實況。左一:陳志邦博士;中:陳廣忠先生;右二:吳瀚博士。
業界對談實況。左一:陳志邦博士;中:陳廣忠先生;右二:吳瀚博士。

隨後三位講者與一眾業界代表,與論壇參加者分享行業發展的心得,並由伯樂投資有限公司創始人及合夥人陳志邦博士主持對談。其中代表投資方的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投資部主管陳廣忠先生指出,投資方常常都會收到不少計劃書,然而要令投資方「心動」,在計劃書中,宜加入可實行的階段性短期目標(例如在某一指定階段後,可於市場先推出部分產品),令投資方更能確保計劃使其獲利。陳亦指出,事實上香港的投資方仍在學習及了解這個新興產業的運作,相信未來業界的發展將更為成熟。而香港生産力局生産力培訓學院高级經理吳瀚博士則鼓勵學界參加當局的培訓課程,掌握營商知識,為未來發展作好準備。
同場最後加設了簡報環節,邀得兩個項目企業上台示範向「投資者」簡報,讓參加者更了解生物科技創投業界的運作。創新論壇(香港分會)主席徐冰心博士於講座後表示滿意論壇成果。「眾所周知,香港的生命科學創業市場不算大,經過努力的宣傳工作,是次活動接待了來自投資方、業界及學界的約150名來賓,令人鼓舞。 」希望在未來一年舉辦4次産學研講座,主題環繞生命科學、醫護、智慧城市及金融創新等。創新論壇(香港分會)亦希望在暑期舉辦論壇,讓在海外唸大學的年青人在趁機跟一眾國際級專家、學者、業界人士和本地大學生互相交流學習。
小檔案:創新論壇(香港分會)
創新論壇在2012年始創於英國劍橋大學,現在全球設有15個分部,專注提倡科研及科技的創意思维和創業精神。秉承其理念,香港分會冀能逐漸在大中華區拓展,建立成為一家非牟利的智庫,提供一個優秀的産學研交流平台,與國際一流機構接軌,旨在成為帶動華人追求卓越與創新的動力。社交網站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nnoForumHK/

論壇嘉賓名單

圖片:創新論壇(香港分會)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