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文三語 左文右理

學如逆水行舟,究竟今天兩文三語的水準如何?平均發展的實力到底又怎樣?從教育現場看,與此同等重要的教育議題必須檢視,那就是發揚人文精神的歷史文化,以及改進生活的科技與科學、數理化等。

近期,教育局通過電子媒體,加大力度宣傳兩文三語的重要,藉此喚起學界及社會大眾。從教育政策推廣看,這是對的。事實上,每個地方都有由教育而來的獨特成就,要珍之重之,長久以來,香港曾被英殖管治超過一個半世紀,英語在政治、社會與經濟產生的作用力,是肯定的。

內地與香港,是血濃於水,遣詞用語,單音單字的中文書寫,於生活文化上,DNA是清清楚楚的傳承,由此代代傳承中國人的倫理觀、價值觀,民族身份的認同,根部是深厚的。九七回歸,香港的教育及社會各界,對國家用語,即普通話,自然而然,是越來越普及。日子有功,今天的幼稚園、小學、中學乃至大學生,用普通話溝通的能力,與父母輩相比,好得多了。

一國兩制在香港進行中,也在優化中,香港情、中國心與世界觀的緊扣連環,提示香港作為獨特的國際都會,兩文三語的綜合能力,應要長期得以鞏固、充實與發展。宏觀看國家總體規劃,大灣區發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粵語即廣東話的掌握,具有無可取代、深入民間的潤滑功能,香港在粵語生活圈內,佔有先天性優勢。

歷史發展、地緣因素、政經作用,造就香港兩文三語的積存實力,與未來發展殷切的需要。平情用理,兩文三語,即中英兩文的書寫,廣東話、普通話(國家語言)、英語,合體的平均能力運用,是有條件成為中國境內最揮灑自如的國際城市,乃至有條件成為亞洲之冠。

學如逆水行舟,究竟今天兩文三語的水準如何?平均發展的實力到底又怎樣?從教育現場看,與此同等重要的教育議題必須檢視,那就是發揚人文精神的歷史文化,以及改進生活的科技與科學、數理化等,香港呈現的綜合水準又怎樣?簡約言之,「左文右理」的香港教育身體狀況,也應適時體檢。聚精會神,打造好香港自身整體的教育,使之更優質化,這是學界各持份者,對一國兩制最實質的貢獻。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何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