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無法對話 戰爭難以避免

台灣海峽戰爭危機日益加重,引起各國關注。10月21日,歐盟通過〈歐盟與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決議〉,強化雙邊投資協議,並表示「非常關切」北京在台海的軍事施壓。北京官方抗議歐盟的「挑釁」。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這是唐詩人王翰筆下的戰爭場景。在當代的台灣海峽,有過古寧頭戰事(1949)和金門炮戰(1958)(註1),國共各自的傷亡代價也很大。戰爭與和平,是人們面對生命價值最艱險的選擇。

近來,北京發起對台宣傳攻勢,重申「和平統一」;台北的回應是:兩岸應維持和平現狀。在和平的口號背後,是各自的軍事裝備升級、練兵備戰的常態化。到2032年中共二十二大召開前後,除非政治生態有轉變,武統的戰爭可能爆發(註2)

辛亥110年  消除皇帝制

10月10日辛亥革命110周年,北京、台北均有紀念活動,戰爭與和平是最主要的話題。

孫中山先生在1911年主導的辛亥革命,是推翻專政帝制的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體。

在中華民國最初的15年(民國1年至16年,1912—1927),是1949年前中華大地最自由的時段。社會上不僅有組黨、結社、思想、言論、新聞的自由,還有思潮激盪的啟蒙運動,新文化和五四運動的民主、科學理念得以傳播。北京官方的中共百年慶電視片《覺醒年代》,也不得不反映了這15年自由的一面(註3)

價值觀的變化、人對「個體」的覺醒,是辛亥革命和新文化、五四運動,給後人的啟示之一。胡適(1891—1962)論辛亥革命,特別提到推翻帝制,對中國政治和社會生活的巨大影響。

北京、武漢等地的民國史專家,不只重視消除帝制的意義,也推崇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章開沅教授文〈辛亥百年反思:百年銳於千載〉,特別提到「專制仆而立憲制殖」的變化,還強調開創新紀元:「完成新的『創獲』——『三民主義』與『五權憲法』,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推翻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開闢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註4)

兩岸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沒有觸及思想啟蒙、孫中山思想和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啟示(註5),著墨於當今政治,涉及兩岸可能的武裝衝突,也闡述了和平願景。

誰繼承中山  四個關鍵詞

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的大會,北京當局宣布的對台政策,可歸納為四個關鍵詞:繼承、和統、唾棄、意志。
繼承,指孫中山的繼承者:
「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不斷實現和發展了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的偉大抱負。」

並強調中共的正確道路,是扮演繼承者的條件: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是最根本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
唾棄,是對台獨的譴責:「分裂國家的人」必將遭到「唾棄和歷史的審判」。

意志,是實現統一台灣的「堅定意志」。意味在「必要時」,以武統「解決台灣問題」。

在戰爭與和平的「兩手策略」中,和平大體是「虛」的,戰爭才是兩岸面對的最大挑戰。

台維持現狀  提四條底線

北京當局強調「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的框架,並未獲得台北「友善」的回應。

蔡英文在台北的雙十演詞,重申「我們不會冒進」,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她說:「維持現狀就是我們的主張」。

她提到「台灣人民底線」四條:
一,「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
二,堅持兩岸「互不隸屬」;
三,「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
四,台灣前途必須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

她的表態,突顯她和民進黨並不接受對岸主導的統一論,包括「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這些年來兩岸政治生態的變化,使執政黨之間的談判缺乏互信和開啟的基礎。

北京繼承說  難建立共識

北京對台的統一論,仍存在兩個「寄望」。一是繼承孫中山振興中華理想的角色;二是新的國民黨高層,能以「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原則,促成兩岸談判以達致和平統一。

北京這次紀念辛亥革命,特別強調對孫中山政治理想的繼承,以突出中共主導「民族復興」和對台「和平統一」,是對孫中山的尊崇。

繼承說對中國大陸的年老一代或民族主義新一代,或有影響力。台灣年輕一代恐難有「共鳴感」,對他們而言,孫中山「太遙遠了」。

現實的政治是:孫中山的民權主義、民生主義理想,例如和平土改、平均地權和改善人民生活,都在台灣實現了。孫中山的民族主義亦可伸延為社會民主,台灣實現了從里長、縣長到總統的直接自由投票選舉,實現了包含政黨輪替、保障公民權的民主。

台灣知識界特別是熟悉民國史的歷史研究者,對繼承孫中山理想自另有一套評估,北京很難凝聚社會主義主導繼承的「共鳴感」。

1958年八二三炮戰中,蔣介石(右)曾到金門巡視。圖中為金門防衛司令胡璉,左前為蔣經國。胡璉故居紀念館暨研究中心(台北)圖片。
1958年八二三炮戰中,蔣介石(右)曾到金門巡視。圖中為金門防衛司令胡璉,左前為蔣經國。胡璉故居紀念館暨研究中心(台北)圖片。

國民黨弱勢  兩岸難對話

中共「寄望」較多的,是國民黨有「合作」的動力。

對於國民黨新一屆主席的上台,中共有不同的表態,上一屆江啟臣當選,中共未按例致賀電;不久前,朱立倫接任黨主席,中共有賀詞且提到「九二共識」。

馬英九兩次當選(2009、2013)賀詞最「熱烈」,因他熱心宣揚「九二共識」。又有新加坡會談(2015)、兩黨高層「舉杯歡飲」茅台和金門(高粱酒)之盛況。此盛況成為他「和平之旅」的標籤,負責會談拉線安排之「我的朋友」趙春山教授,也為此會談欣慰。這種「友好」場景不再,已導致談判之門難以開啟。

更為重要的,國民黨已由「一黨獨大」墮為邊緣化。一個弱勢的政黨,連凝聚黨內共識也千難萬難,更不要說建立社會的公信力、號召力。重新取回執政黨的地位,或已是脫離現實的政治烏托邦。

沒有執政黨的實力、地位,意味民意的支持力脆弱,何來對兩岸政策的話語權?

不過,北京對國民黨老黨員、老兵的「統戰」比較成功。有研究兩岸關係學者認為,有國民黨粉絲支持兩岸統一之想。

珠海航空展曾展出的殲20隱形戰機(網絡圖片)。在台海兩岸,北京軍方的制空權較強。 
珠海航空展曾展出的殲20隱形戰機(網絡圖片)。在台海兩岸,北京軍方的制空權較強。

攻台有軍力  北京處強勢

兩岸關係演變中,還得看軍事實力。北京的「集中統一」體制,積聚很強的政治動員力,軍隊的裝備精良,打仗意志又堅定。這是強勢之處。

美國軍事觀察家、麻省理工學院(MIT)國際研究中心專家何理凱(Eric Heginbotham)說,儘管美軍在太平洋居於絕對優勢,但在西太平洋的軍力部署只佔15%(註6)

台北行政院國防部長邱國正日前表示:台灣正面臨幾十年來「最嚴重挑戰」,目前共軍有攻台的能力,或因考慮戰爭的成本,可能在2025年才會全面攻台。

價值觀差異 涉生活方式

兩岸關係難以緩和,還在乎價值觀、生活方式和生活素質的差異大。

據第三者的民調,台灣新一代大都認同自由、平等、法治、民主是普適(世)價值,珍視一人一票的自由選舉制度。

兩岸的經濟規模不同,中國大陸的經濟規模大。GDP居全球第二,貨物對外貿易、外匯儲備和製造業規模,均居首位。

台灣是規模小的經濟體,但已在全球經濟發達之列,2020年的人均GDP(美元)超過2.8萬。而中國大陸仍在發展中國家之列,人均GDP 1.05萬,低於全球平均數,與中等發達國家(約2.3萬)的距離仍大。其他的人均指標,台灣大都高於中國大陸。

這種關乎民間生活的社會現實,自然會深深影響台灣年輕一代的思索。

註:
1, 狂生夜坐說鬼 金門炮戰整人
2,13年內攻台灣 下開訓動員令
3,百年片說民國事 似曾相識燕歸來
4,愛思想2021.10.11
5,辛亥革命百年 思想啟蒙光環
6,VOA 2021.10.15。

本文原題〈兩岸分歧很大 難免大戰一場〉,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作者修改、補充後,授權本網站發表。

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