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按:第12屆《台北・上海雙城論壇》於2021年12月1日採取視訊方式進行,卻只有短短的90分鐘。回顧五年前蔡英文總統上任時,兩岸關係開始轉變,當時雙城論壇成為兩岸交流唯一的官方對話窗口。
本文為作者於2016年第7屆《台北・上海雙城論壇》開幕致詞時,提出「和平發展」做為兩岸關係的展望、「和平紅利是兩岸最佳選擇」等呼籲,對照當前對立關係,更顯破冰之重要。本社特於此時刊出2016年專欄文章,提供讀者做為反思與警惕。
台北市鄧(家基)副市長、上海市沙(海林)市委常委、雙城論壇的貴賓、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各位媒體朋友:
上海與台北共有的五個特色
6年前(2010)台北、上海舉辦了第一屆雙城論壇,其間兩岸關係雖有起伏,但從未間斷,到今天已是第7屆了。在現實世界中,任何得來不易的,都特別值得珍惜。
在第一屆論壇中,我也被邀講話,面對在座的郝市長及韓正市長,我記得曾經說過:台北與上海只有90分鐘航程,比搭乘高鐵去高雄還快。20世紀以來上海與台北在發展中共有五個特色:
(1)精英的匯聚
(2)工商業的興起
(3)外國思潮的引進
(4)文化上求新求變的激盪
(5)民間財富的成長及擴散
進步觀念的傳播者
面對這麼多重要貴賓,大概很少人有我這樣的成長背景:
生在南京,長在江南,10年的童年是在上海,上海話是我的家鄉話。
1949年4月隨家人從上海坐了輪船來到台灣,13歲。在這裏讀完初中、高中與大學。
這就是說,童年是在中日抗戰的戰亂中,青少年是在台灣國共對抗的陰影中。
1959年大學畢業,幸運地有獎學金去美國讀經濟,那時23歲,在台北生活了10年。一到美國看到了一個難以想像的新世界:和平、富裕、開放、安定,處處是機會,人人都友善。
從半世紀前到美國那一刻起,一個年輕人就立刻產生了一個強烈的信念:有一天我們的國家也要有這樣的和平,我們的社會也要有這樣的富裕。
這就是為什麼我此後的一生一直是個觀念的傳播者:傳播和平發展、經濟成長、教育普及、教育普及的重要。或者我也會說:每個現代人要擁有科技腦、人文心、中國情、世界觀。
台北小而美,上海大而新
儘管我們那一代在大陸與台灣受盡了戰亂的折磨,卻又接着經歷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改革與進步。
今年台灣的每人所得約2萬2000美元,經過國際價格水準調整約為4萬6000美元。這個調整後的人均所得還高過了日本、法國、英國、韓國、以色列……。
今天的大陸已經是全球數一數二經濟體,上海更是大陸30年來發展極為進步與快速的城市。如果上海市變成一個經濟體,在世界GDP排名中,大陸第2,台灣26,上海31,高過新加坡與香港。
我怎麼也不會想到青少年各住過10年的台北市與上海市,已經變成相互交流的姐妹城市。這就是雙城的官方與民間在大變動中,所展現的遠見以及合作雙贏的嚮往。
有合作,才有發展;有競爭,才有進步。
台北市小而美,擁有舒適、安全、現代化的生活及工作環境,活躍多元的市場經濟,以及精緻文化底蘊;上海大而新,釋放出擋不住的商機、驚艷及生命力。
當台北和上海相遇,特別是兩個城市的年輕人與企業家,都可以用想像力與企圖心,產生各種共同開發的商機。相信今天四個分組討論的醫療衛生、智慧城市、文化及青年交流,以及2016上海市金山區主辦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大賽的活動,能夠產生具體的結果。
國際化潮流中,時間不站在台灣與大陸這一邊。雙方要加快,而不是放慢交流;是要說服,而不是屈服,於少數人的懷疑。
分秒必爭的時代,最可惜的就是錯失時機。
台灣的四大挑戰
柯(文哲)市長接受媒體訪問時強調:「只要有利兩岸人民,我都會積極去做;只要有利兩岸的和平發展,我都不會拒絕。」
沙常委對台灣不陌生,曾經來訪過12次,見過台北市100多個里長。他博學、冷靜、有濃厚的人情味與豐富的國際知識。
此刻就以柯市長提出的「和平發展」做一個展望。在今年8月剛好是遠見雜誌30周年,我特別在專欄中提出「和平紅利是兩岸最佳選擇」。
總結自己半世紀以來的觀察,台灣此刻最迫切的四項挑戰是:
(1)加快開放與兩岸交流
(2)加速經濟成長
(3)加強教育革新
(4)結合新科技的力量
但這四項的前提是「兩岸和平」。沒有和平,一切落空。
今天舉辦的雙城論壇已經顯示:只要決策者有智慧與信心,再多的大小困難都可以克服。因此我要向籌備雙城論壇的柯市長、鄧副市長、沙常委等人士表示敬意。
讓我們盼望「兩岸一家親,雙城更親近」。
預祝雙城論壇圓滿成功。
原刊於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