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人力資源規劃 促創科發展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強調「搶企業,搶人才」。當局除了高端人才外,亦需考慮藍領人力資源的規劃,以配合產業整體的需求。另外,科技也是紓緩人力資源問題的良方。

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於去年11月16日,應邀出席特區政府舉辦的「中共二十大精神分享會」,令香港市民有機會深刻學習二十大精神,更好認識中國共產黨與香港一國兩制的關係,引導香港更好融入國家大局。駱惠寧指出,二十大報告關於一國兩制的論述,在歷次黨代表大會報告中分量最重,充分體現了一國兩制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域中的重要性,是推動香港開啟由治及興新局面的行動指南。

貫徹一國兩制 推動創科強心針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其任內首份《施政報告》中,強調「搶企業,搶人才」的積極經濟發展策略,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於上月亦發表《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四大方向、八大策略,推動未來創科發展。事實上,貫徹落實一國兩制、確保香港長治久安,正是推動這些策略的強心針,在特區政府的重視和政策配合下,筆者認為只要香港持續社會穩定,國際企業和人才便會毫不猶豫地落戶香港,大展拳腳。

環觀全球經濟狀況,世界愈來愈離不開中國,且看去年在印尼舉辦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中,中國成為各國焦點,就可以觀察到國家的氣勢;正因如此,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對未來發展將會更為有利。全球發展的最大機遇在中國,香港發展的最大機遇在內地,找到香港所長與國家所需的滙合點,發揮香港自身優勢,貢獻國家的舞台就會更加寬廣。

加快大灣區融合 建國際創科中心

在二十大精神的引導下,香港必須好好把握機遇,尤其是創新科技方面,達成「創科創未來」的使命。特區政府應該加速興建新田科技城、落馬洲河套區,加快與深圳和其他大灣區城市科技融合,打造「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建構的國際創科中心,實踐「創科產業化,產業創科化」,提升香港的國際競爭力;這些任務亦是最新一份《施政報告》的重要建議。

人才對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非常關鍵,就此特別要關注的是青年工作,二十大報告亦指出「青年強,則國家強」。過去一年香港出現移民潮,有報道估計移民人數高達14萬,因此人才流失是各產業所面對的迫切問題。最新一份《施政報告》針對性地推出「搶企業,搶人才」策略,「搶企業」能帶動本地經濟之餘,亦可創造就業、挽留人才,一舉兩得。

而在創科產業「搶人才」方面,《施政報告》推出多項支持政策,例如為期兩年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計劃讓合資格人才,包括過去一年年薪達250萬港元或以上、以及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並在過去5年內累積3年或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士,可獲發為期兩年的通行證來港發展,人數不設限額。

高端藍領人才並重 助科研落地

然而,該計劃只考慮高端人才引入,雖然有助大學科研發展,卻忽略了藍領技術專才,難免會影響科研技術落地,以至國際創科中心建設。此外,特區政府剛推出《香港創科發展藍圖》,刻劃香港未來創新科技的布局,提出各項充實創科人才的措施,包括加大力度吸引香港海內外年輕科研人才、加強資助年輕科研學者等,筆者均表示贊同,並建議當局除了高端人才外,亦需考慮藍領人力資源的規劃,以配合產業整體的需求。

另外,科技也是紓緩人力資源問題的良方。企業可以利用機器人,取代一些重複性高、決策性低的工作,減少對人力的需求,例如在會計方面,AI機器人可以擔當數據搜集、整理的前期工作;又例如圖像機器人可以幫助醫生分析過慮病人的核磁共振成像(MRI),大大減輕醫生的工作量。再者,企業在引入人才或專才計劃上,可以更多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精準地了解公司不同部門的需求,避免浪費不必要的資源。

原刊於《經濟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黃錦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