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體系要保持長期健康發展,勢必與技術創新及研究大有關連,事實上自20世紀九十年代末以來,美國跨國公司(MNCs)於海外進行的研發數量增長接近四倍,從地理分布來看,亦從少數先進工業國家延伸至發展中國家,由此創建出一個跨地域性的全球化創新系統。
對此,市場憂慮這現象會引發美國本土競爭力和技術領先地位逐漸喪失,但筆者認為,近10年隨着發展中國家培養出不少高等教育程度的科學家及工程師,只要美國跨國公司能夠準確把握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將能增強創新研究的活躍及成效,帶動全球經濟發展,提升各行各業生產率。
面對市場上的潛在競爭對手,有時候最具成效的方法並不是反對他、消滅他,而是把他收編好好運用。筆者認為,美國跨國公司應該善用新興市場人才與自身經驗、資源、統計數據作融合,藉此改革全球創新體系的技術、組織及勞動力等市場因素。然而,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上任後,敵視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態度鮮明,帶動經濟民族主義(Economic Nationalism)崛起,這對美國經濟繁榮具有一定程度威脅性,也有可能限制全球化創新研究的好處。
再觀察一些市場數據,美國研發總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增加,從1999年的2.5%略微升至2016年的2.7%。另外,「研發」(R&D,Research and Design)在一些特定區域能夠創造出更高效益效率的成果,做到有效的產業分工布局,提升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 Chain)水平。
宜採取海外研發策略
筆者的看法是,正常情況下這種運作系統模式能為企業帶來廣泛性的創新機會,讓貿易收益、創新性、專業性等實現。筆者亦相信,於現時先進工業世界生產率持續放緩背景下,美國跨國公司更宜採取海外研發策略,畢竟從不少成功例子可見,它確實是有助提高生產率增長的合理途徑之一。
以目前美國市場的憂慮來看,最惡劣的情況是美國跨國公司的國內研發實驗室,以及其外國子公司之間的互動及整合將會減少。另一方面,有些重要的發展中國家開始抵制和開放外國直接投資(FDI),阻止跨國公司充分利用國家本土資源作為研發潛力。雖然如此,隨着「研發」工作重點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數字化交易服務將成為全球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利益當前,希望全球企業能繼續放開全球服務貿易,從以實現創新進步。
原刊於iMoney,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