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2018年6月2日,商務印書館主辦「談學習──終身受用的學習方法」講座,邀請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名譽教授何文匯博士,分享語文學習方法。以下為何文匯博士的講座內容摘要。
一切學習從語文開始
我上周六主持普通話演講比賽頒獎典禮,致辭時說過:「一個深厚的文化,我認為是建基於語文;一個良好的教育制度,也建基於語文。」其實教與學的好方法,也建基於語文。如果語文好的話,思路會較清晰,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就會強。如果掌握超過一種語文,並且都達到母語水平的話,你看事物會有多些角度,推理能力也會較強,待人接物會佔優。學語文是相當重要的。
掌握兩文三語 增加優勢
香港是國際大都會,是一個培養兩文三語的好地方,只要我們肯去找機會。大部分香港人的母語是粵語。近期很多香港人撐粵語,既然是你的母語,當然要撐。而且我覺得粵語是一個研究古典文學非常好的語言。用粵音讀古典詩歌較動聽,學寫古典詩歌也較容易,當然先決條件是讀音要準確。粵語是一個極具學術價值的傳統方言,懂得粵語會有優勢。
有人問,清朝科舉北方人怎樣辦?清朝科舉考作詩,比唐朝嚴謹。唐朝考進士時,雜文主要考五言12句的近體詩,清朝考16句,比唐朝多4句。南方人學詩比較容易上手,因為一般南方方言都有入聲。南方方言除了粵語之外,湖南話、江浙話等都有入聲。但北方話沒有入聲,甚至沒有閉口韻。於是北方人為了考科舉就學南方方言。但南方人考中科舉,做官時說廣東話就可能會被皇帝趕走,於是要學北方官話。
我們大部分香港人的母語都是粵語,我們要好好珍惜,粵語是詩的語言,有詩的讀音。但我們要面對一個現實──普通話是一國之語。中國人靠它來溝通,而且易學,只有四個聲調,沒有入聲字。學習沒錯需要下一點苦功,但普通話是一國之語,不能不學,現在才學好過完全不學。
香港是國際大都會,最好用的國際語言就是英語。這就是兩文三語:中英文,國粵英語。能掌握兩文三語,前途會較光明,找到工作的機會相對會較大。你不一定因此會做到億萬富翁,但億萬富翁會看得起你。
學習語文需要語境
你要學習語言,就需要語言的學習環境。回歸後英語學習環境稍為縮窄,但不是完全沒有。想小孩學英語,看Disney Channel就可以,兩歲左右開始看,英文就成為他的母語。但要小心孩子過份沉迷英文,看得太多英文,看中文字會接受不來,變得不喜歡中文。所以要懂得平衡,例如假設你的母語是廣東話,可以每逢周一、三、五收看英文台,每逢周二、四、六收看普通話台。有些家長禁止子女看電視,我有一個學生,不讓子女看電視和聽流行曲,結果初中時不認識郭富城而被同學取笑。小孩子看英語電視節目會令英語變成他的母語,但他們學習中英文也要取得平衡。
香港人學英語,如果沒有錢出外留學,不妨自己製造語境。找多一些懂得正宗英語的朋友,英語會熟練。除了製造語境,還要多聽。在香港最麻煩的東西是中文字幕。任何人看英文節目時如果有中文字幕,不會聽英語,只會看字幕,這是沒用的。初期看英語節目學英文時,可改用英文字幕,但如果英語有一定水平,就不應該看任何字幕,就能浸淫於真正英語和其文化精髓。
學查字典 從拼音符號入手
語文想學得好,必須要學懂查字典。在九十年代時,當時我是教務長,大學接受了我的建議,規定一年級學生修讀國粵英語精修課程,務求學生學會查國粵英語字典。大家撫心自問,有多少人懂得查字典?即使給拼音字典你去查,只望拼音符號不一定懂,因為沒受過訓練。我覺得現今小孩應該懂得漢語拼音,因為小學已學習,大人不一定懂。從符號入手也是學語文的好方法。
國語比較簡單,有漢語拼音方案,內地小學生縱使不識字,但憑拼音就可以讀出來。而香港學生看到一些多筆劃的生字,如果不會看字典的拼音符號,就真的讀不出來。先學習拼音技巧,查字典就比較容易。
學習英文不止學語法,更要學國際音標。只要掌握國際音標,隨意給你一本正統的英文字典你就可以讀出任何英文字。英文的國際音標相當重要。雖然有接觸英文的經驗,但香港用英文的機會較少,所以更需要符號和拼音幫助,起碼掌握讀音。至於節奏和腔調方面,就要多講多感受。
香港人學英文學英式發音,還是美式發音?視乎流行性,英國人唱歌會用美國口音,如果用英國口音唱會被人說古老。英式英語有認可的標準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美式英語口音較為雜亂,沒有認可的標準音。在香港,我建議我們學英國的標準音,因為南方人不愛捲舌頭說話,英式英語拼音較少捲舌頭音,音質比較清純,學習也比較容易。
精修課程的粵語最難。粵語要學兩件東西。第一、學粵語拼音。粵語拼音有多個系統,我們用黃錫凌《粵音韻彙》的簡化國際音標。掌握拼音方法後,查粵音字典學中文就簡單得多。第二、學習切音,這就先要明白反切的原理。給你一本古老的字典,如果你會反切,那麼大致上都查到中文字的粵語讀音。但大前提是要懂得分聲調,以及懂得反切原理︰「上字取聲母,下字取韻母;上字辨陰陽,下字辨平仄」如果連陰陽平仄也不懂,給你字典也沒用。
學習語言需摒棄母語思維
有些人過往學習新語言時,將母語的音套入新語言裏。但正式學習語言時,需要掃除母語的音。母語的音常會為學習非母語帶來阻礙。記得1997年,美國《時代雜誌》一位非洲裔美國女記者來我的辦公室做訪問。她說的普通話很標準,我問她哪裏學,她說在美國東岸學。教師教得好,美國人有他們獨特的口音,教師花很多時間去糾正她的發音,直到她把美式英文口音完全剔除,才學普通話字詞、短句。如果發音弄不好,到說話流利時才嘗試糾正發音,那就幾乎沒可能了。
有一個內地朋友來港30年,他常被人說廣東話發音不準確。問題在於他初來香港時,自己歲便模仿粵語發音,就講所謂廣東話了,但口音無法再改,因為聽覺已不敏銳。相反,我們錄取的內地學生來港上課,他們有北京來的,有上海來的,有其他地方來的,但他們學習粵語很多都沒有地區口音。因為老師懂得教,要他們去除普通話口音才去教粵語。學習粵語、普通話和英文,要根據拼音符號有規律地學習,而不是自學模仿就會成功。
有興趣才會學習
學習文字不容易,中文學習可靠寫毛筆字。學習書法很難,小孩可當寫毛筆字是畫圖畫,因為小孩很喜歡繪畫。我小時候很喜歡畫圖畫,畫到家裏沒一幅牆是完整的。每幅牆都是鉛筆畫的塗鴉。畫公仔、塗鴉是小孩的天性,就將塗鴉的天性變成書法。書法根據文字而寫,可透過圖畫演變成文字,吸引小孩學習。
這個世界沒有免費午餐,學習最重要是用功,但要對事物有興趣才會用功,沒興趣就不會用功。人總對某些事物有興趣,比如子女入讀大學選修哪一科,最重要看他們的興趣。如果沒有熱誠,學什麼也沒用。小孩學習是沒有一套方法,需要大人輔助。要令小孩願意學習,就要知道他們興趣所在。小孩學習時需要有比賽和遊戲性質,吸引小孩。兩歲的小孩不會談仁義,只會談利──適當的獎勵(不要過多利誘,會寵壞小孩),令他們對事物有興趣。通過比賽和遊戲會找到有興趣的事。
當然每個人都不同,環境不同,性格不同,父母的想法也不同。父母的想法很影響子女,不過不要太壓逼子女,過於壓逼會惹來反彈。而且父母要容許小孩嘗試失敗。他們能承受小小失敗,是一種磨練。不要嚴厲懲罰,比如父母叫孩子今晚不要回家,要在街上睡一晚以表示懲罰,孩子習以為常,就會寧願女做街童算了。
延伸閱讀: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