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乃「雙刃劍」非惡意用途可助防疫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世界各地政府都不敢鬆懈,紛紛加緊抗疫工作,而AI技術亦被廣泛地應用於醫療任務。

「人工智能」(AI)技術全球應用甚廣,在工商、教育、政治、社工、藝術等各行各業大行其道。然而,「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有些用心不良的AI用戶卻心懷不軌,利用AI技術胡作非為,作出損人利己的行為,唯恐天下不亂。常見的惡意行為包括:

  1. 利用「人臉識別」技術侵犯個人私隱,受害人被不法之徒跟蹤的案例屢見不鮮。
  2. 通過「網上起底」,追擊異己及其親朋戚友,此舉不但令雙方之間的矛盾及仇恨加劇,更會禍及無辜。香港在反《逃犯條例》修訂事件中,黃、藍兩邊嚴陣對壘,其間經常互相「網上起底」。
  3. 「機器代人」,襲擊者不費一兵一卒,採用「機器追擊手」借刀殺人。最近,伊朗高級將軍蘇萊曼尼在伊拉克巴格達,被美國操控的無人飛機暗殺。美國政府在這事件中嚴重違反了國際外交約章,被全世界唾罵。

網路起底切斷散播路徑

正因AI技術是把「雙刃劍」,若然用得其所的話在近期抗疫工作上可以大派用場,貢獻良多。「新型冠狀病毒」(簡稱「新冠病毒」,COrona VIrus Disease, COVID-19)自2019年底起在全球急劇擴散,速度驚人,受感染者數目與日俱增。據報,直至3月21日全球約有25萬4000宗確診個案,死亡人數約萬人,當中香港確診有273宗,4人死亡。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世界各地政府都不敢鬆懈,紛紛加緊抗疫工作,而AI技術亦被廣泛地應用於醫療任務。較為人知的AI抗疫應用包括醫學界利用大數據分析大量不同病例,從中研發出更高效的確診方法;疾病防控機構更利用實時跟蹤及網上表板(Dashboard)技術,即時公布疫情數據;細菌學專家結合AI及醫學理論分析病菌的基因,希望能盡快研發出有效的疫苗。

除了醫療範疇之外,AI亦被廣泛應用於社區抗疫工作。在這任務中,一些經常被視作破壞力極強的技術,包括「人臉識別」、「網上起底」、「機器代人」等技術在這關鍵時刻被有效地運用,盡顯人工智能之所長。例如在小區防疫方面,當一個小區被封鎖,區內民眾便被隔離,他們更要嚴謹地遵守區內防疫守則,例如不允許長時間外出、參與大型群體活動、出外必須要帶口罩等,違例者會被嚴厲懲處。

小區政府為協助區民守法而各出奇謀,例如有小區利用街上的「天眼」(即閉路電視)以「人臉識別」技術追蹤無帶口罩者,勸喻他們馬上帶上、識別人群眾多的集會,勸喻他們盡快解散及回家。此後,亦有小區善用「網上起底」,尋找出與確診者可能接觸過的人士,盡快切斷該散播路徑。與此同時,小區也可以利用同一技術監察網絡上的熱門話題及社交活動,防止不實資訊傳播而引致社會恐慌等。

煲仔飯機械人供應熱飯

再者,小區及醫療防疫更體現出「機器代人」的優點,當中不乏甚具創新的應用例子:

  1. 小區出動配有紅外綫熱感應顯像儀的「防疫機器人」進駐車站等公共場所,在人群中進行篩檢發燒者。
  2. 為管控疫情擴散,小區運用「無人機」執行消毒、廣播宣導、監管違規行為等防疫任務,效率顯著。
  3. 民間研發的「煲仔飯機械人」可以同時間製作36份煲仔飯,24小時無間斷為前綫醫護人員供應熱飯。
  4. 「配送機器人」,小區運用無人車配送物資減少人與人接觸的感染風險。
  5. 「醫療機器人」取代前綫醫生及護士接觸、處理高傳染性、高風險的病患者,例如醫護人員戴着C特殊頭盔(業界稱之為「CAPR頭盔」)可以透過在隔離室裏的醫療機器人處理病患者的醫療、護理行為。

人工智能代替人類合適嗎?這是自上世紀五十年代AI面世以來一直老生常談的問題。科技界紅人SpaceX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及微軟之父比爾·蓋茲(Bill Gates)各執一詞。馬斯克認為AI代替人類智能將會是世界大災難。然而,蓋茲則持反對意見,認為AI是發展大趨勢,人類不須杞人憂天。不過這兩位高人均是資訊科技產業界的國際大企業家,他們的AI哲學難免會被人懷疑當中有否暗藏着各自的商業「玄機」。筆者沒有水晶球,未來世界最終是會「機智過人」還是「機不及人」呢?答案耐人尋味。不過觀察「新冠病毒」防疫工作,筆者好肯定的是無論真人或機器人也好,任何AI方案皆應「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黃錦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