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熱愛醫學不怕吃苦 便適合讀醫科

「喜歡讀醫的人就合適讀醫科,因為喜歡就不會怕辛苦,辛苦只是一些必經關口,你認為自己喜歡讀醫,那你就是合適的人選。」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說。

身為首位出任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的中文大學醫學院畢業生,擔任院長已經7年的陳家亮教授近日接受「灼見名家」專訪,分享了學醫的艱辛歲月和給年輕人的忠告。年輕有為的他表示,很享受現在擔任醫學院院長的生活,他謙虛地說這都要歸功他有一班好同事,更笑言自己「唔識嘢」,大多數情況都是同事告訴他應如何做,他便盡力配合,希望各個專科都能自我發展得最好,這便是他的管治哲學。

學醫初期資源缺乏,性別學科發展迅速

陳家亮院長回憶,中大醫學院初期資源並這沒有現在這麼多。他憶述當年身為第三屆醫學院學生面對過的種種問題,例如教學資源短缺的窘境。早年香港缺乏教學醫院,當時只有觀塘基督教聯合醫院願意為中大醫科生提供學習場地。但聯合醫院沒有教學設備,醫學院學生只能在聯合醫院臨時從葵涌貨櫃碼頭搬來的貨櫃裏上課,貨櫃放在醫院外的草地上,裹面沒有冷氣,內部設施也極為簡陋。

另一方面,早期醫學院學生認受性也比較低,因為當時中大醫學院尚未有第一屆畢業生,因此,當時醫科生壓力極大,一方面怕自己考試成績遜色不能順利畢業,另一方面又擔心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所以當年他要求自己成績不只要好,還要高過一般醫科平均才行。

中文大學醫學院成立於1981年,從早期一間寂寂無名的本地醫學院,變成今時今日鼎鼎大名的醫學院,今年也即將邁入40周年。陳家亮院長回憶:「早年班上的女同學屈指可數,但過往十年收生性別比例都是1比1。」在學生人數方面,以往醫學院只收醫科生的年代,收生人數不多於100人,但隨着醫學院發展日漸成熟,現在醫學院不只有醫科生,還有藥劑、中藥、公共衛生、生物醫學等,總共有數千個學生,可見學生人數的大幅上升。

腰果肉丁集體回憶,師生情誼互動延續

對中文大學醫學院醫科生們來說,大家共同的集體回憶之一,必定是一道家常菜——「腰果肉丁」,這道菜看似平平無奇,對醫科生來說卻意義重大,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每次考試前,除了埋頭苦讀,他們定必按慣例炒一碟腰果肉丁讓大家一同品嚐。

腰果和肉丁原本並沒有什麼神奇補腦功效,可以幫助學生在試場上創造奇蹟,只是腰果肉丁是一道「好意頭」的餸菜,腰果意思是「要過」,即是考試要合格的意思,而肉丁的意思則是「欲distinction」,考生們都希望吃完這道菜後,考試可以獲得優異成績。

陳院長表示,互聯網的興起讓現在青年人見識及接觸面較以前廣闊,也較他當年更多才多藝,因此聆聽年輕一代的想法是很重要的。他回憶,「當年正正因為讀書日子艱苦,也讓教授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感情特別深,彼此互相照顧,就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他自己就非常歡迎學生主動找他談天,更笑言找他傾談是不需要預約的。

熱愛醫學不怕吃苦,便是適合讀醫人選

香港很多年輕人都想入讀僅有的兩間醫學院,但學額有限,競爭極大,往往只有狀元才有資格入讀,但是否只有尖子才合適讀醫科?什麼樣的人適合讀醫科呢?陳家亮院長表示,「喜歡讀醫的人就合適讀醫科,因為喜歡就不會怕辛苦,辛苦只是一些必經關口,你認為自己喜歡讀醫,那你就是合適的人選。」他更提醒,「對醫科無興趣的學生要三思,因為對醫科沒有熱愛,只會令自己辛苦。」

陳院長表示,現在年輕人很有自己的想法,不但有自己的理想,更會勇敢追夢,這一點非常好,但他遇見不少因為興趣而中途放棄讀醫、行醫的學生,其實有點可惜。所以,陳院長通常會在面試醫學院學生時,透過聊天的方式去感受考生是否對醫科抱有熱情及興趣。

同時也會詢問學生關於香港醫療體制的問題,以了解學生是否對本地醫療體制有深入的認識及見解,並測試學生獨立思考及解難能力,例如有何建議解決香港現時緊張的醫病關係。他不會問書本上的問題,而是會問選擇醫科的原因,期待聽到學生真摯、真實的答案。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