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盧煜明獲頒皇家獎章 200年來首位華人得主

盧煜明教授是今屆英國「皇家獎章」的生物學得主,以表揚他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以及早診斷唐氏綜合症和多種遺傳病的革命性成就,並為其他類型的液體活檢奠下重要基石。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化學病理學系主任盧煜明教授獲英國皇家學會頒發2021年生物學科「皇家獎章」,是該獎項成立近200年以來首位華人得獎者,以表揚他憑藉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無創產前診斷」方法,以及早診斷唐氏綜合症和多種遺傳病的革命性成就,並為其他類型的液體活檢奠下重要基石。

皇家獎章由英國國王喬治四世於1825年創立,根據歷史,此獎章僅被頒發約400枚,得獎者包括提出「進化論」的達爾文及「原子理論」的道耳頓。自諾貝爾獎在1901年成立以來,大約有五分之一「皇家獎章」得獎人先後成為諾貝爾獎得主。

盧煜明:冀啟迪年輕人加入創科行列

盧教授得知結果後表示,「能夠與歷史上多位偉大的科學家獲得同一榮譽, 我實在感到非常榮幸。研發『無創性產前診斷技術』 不單是我個人的工作,更是整個團隊的成就。 我要感謝在科研路上一直給予啟發、支持及陪伴的家人、導師、 同事、學生和朋友。」

展望未來, 盧教授希望這個獎項能吸引更多年輕人體會到科學的樂趣和意義:「科學的未來取決於我們能否吸引下一代最優秀的人才進入科學領域探索,尋找下一個科學突破。」

英國皇家學會主席Adrian Smith爵士表示:「英國皇家學會通過頒發獎章和獎項, 表揚那些拓闊人類對世界認識的科學家。 他們的發現塑造了我們的社會、回答了最基本的問題, 並開闢了新的探索途徑。」

全球百萬孕婦  受惠新式診斷

有「無創產前檢測之父」之稱的盧教授,於1997年加入中大,同年發現孕婦的血漿內存有高濃度的胎兒DNA。其後研發出以DNA分析唐氏綜合症的無創產前檢測方法,並應用至臨床診斷, 現時已被全球數十個國家廣泛採用,估計每年數以百萬計孕婦受惠,是醫學界的一大突破。此外, 盧教授的團隊透過創新的生物信息科技,分析母體血漿中的微量DNA,成功破解了胎兒的全基因組圖譜,從而可及早預測多種遺傳病。

盧教授將產前檢測的概念延伸應用至其他醫學領域上。 在器官移植方面,他證明了移植器官的DNA存在於接受器官者的血漿中。此項重要發現已成為器官移植後,監測排斥反應的新方法。

另外,孕婦體內的胎兒發育與病人體內的腫瘤生長, 兩者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近年盧教授領導的跨學科科研究團隊成功將DNA測序技術應用至癌症檢測,能不入侵地找出癌症基因組中多種類型的改變。 最近科研團隊更成功研發出一種能偵測數十種癌症的血液測試,並和美國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合作推出作臨床應用。

 盧教授的團隊透過創新的生物信息科技,分析母體血漿中的微量DNA,成功破解了胎兒的全基因組圖譜,從而可及早預測多種遺傳病。(中大圖片)
盧教授的團隊透過創新的生物信息科技,分析母體血漿中的微量DNA,成功破解了胎兒的全基因組圖譜,從而可及早預測多種遺傳病。(中大圖片)

盧教授近年獲多項國際榮譽大獎

盧煜明教授的研究成果對全球醫學及科學界影響深遠, 屢獲國際殊榮,當中包括2011年英國皇家學會院士、2013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4年費薩爾國王國際醫學獎、2015年成為首位獲頒美國臨床化學協會Walla ce H. Coulter講學獎的華人及2016年獲頒有「中國諾貝爾獎」 之稱的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及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

他也連續四年(2016-2019)獲世界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選為「全球20位頂尖轉化研究科學家,並於其後成為首位華人科學家獲頒2019年「復旦──中植科學獎」,以及2021年獲頒「科學界奧斯卡」之稱的「科學突破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