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處機西渡蒙古——石河至窩里朵

丘處機渡過石河繼續行程前往窩里朵(成吉思汗皇后的行宮),這段路走在群山之中,可想像旅途之艱苦。接着由窩里朵前往「西有海子」,「歷一山高峰如削」。

作者按:疫症影響,不宜外出,家中無聊,重拾放下一段時間的歷史地理探索,重現長春道人丘處機前往北阿富汗會見成吉思汗之旅途。本文內容是丘處機自東向西橫渡蒙古的行程,終點是跨越金山(今阿爾泰山)後進新疆境內的青河縣。本社分三篇刊載,以下是第二篇。

4.     石河至窩里朵

《西遊記》:「山行五六日,峰迴路轉,林巒秀茂,下有溪水注焉,平地皆松樺雜木……尋登高嶺,勢若長虹,壁立千仞,俯視海子,淵深恐人」。

圖13:石河至窩里朵路線概圖

丘處機渡過石河繼續行程前往窩里朵(成吉思汗皇后的行宮),這段路走在群山之中,沒有現代道路,但是我們知道他走西北方向,而窩里朵位於「其水東北流」之處,據此窩里朵定在鄂疊爾河(Ider)河谷今Ikh-Uul,途中必須跨越石河與鄂疊爾河的分水嶺,而且丘處機以馬車代步,原則上應該找最短途徑過嶺,在山中盡量循等高線行走減少上山落坡,以及利用相對平坦的河谷行進。

選定入山之處,「峰迴路轉,林巒秀茂」是重要信息,以高分辨率衛星圖片在渡河處附近搜索,找到一列形狀獨特的小山脈(圖14),幾個扁圓山頭交錯排列,爬坡上山之後馬車要在其中繞圈才能保持差不多的海拔高度,仔細觀看立體衛星圖像定出廻轉路線,山脈北坡是茂密樹林,東北方山下是平原,高分辨率圖像可見溪流和樹叢,配合「林巒、溪水、平地、雜木」的形容,又發現山腰有一處二百米見方的遺蹟,可能是以前的驛站(待考,圖15),種種跡象顯示這裏是蒙古驛道進入山區的驛站,位置剛好監視河谷兩端和長松嶺上來的驛道,有很高軍事價值。

圖14:渡過石河後的登山路線

圖15:懷疑驛站遺蹟

圖16:分水嶺制高點望向西南模擬景像

「尋登高嶺」,意思是隨即走上分水嶺高處,衛星圖像顯示分水嶺由多個圓拱形的山頭組成,雨後彩虹是圓拱形,「勢若長虹」十分貼切,藉着Google地圖的立體功能,可以模擬從這個制高點望向西南的景像(圖16),與「壁立千仞,俯視海子」匹配。其後行程丘處機隻字不提,一下子跳到「(六月)二十八日泊窩里朵之東」,也許馬車登山勞累致病而停了記錄,這部份的路線推斷如下,馬車盡量走水平路線,因此過了分水嶺之後大致走在樹線邊緣或稍高位置,直到靠近鄂疊爾河南方支流河谷處下山,沿河谷西北方向走到與鄂疊河的交匯處(今Orgil),完成「山行五六日」(圖17),此時約為六月二十四或五日,其後用三、四天時間循河谷西行溯流而上至窩里朵(今Ikh-Uul)。

圖17:石河至鄂疊爾河支流,衛星立體圖像,大致望向西方

《西遊記》:「二十八日,泊窩里朵之東 … 奉旨請師過河,其水東北流,瀰漫沒軸,絕流以濟,入營,駐車南岸,車帳千百」。

Ikh-Uul位於鄂疊爾河畔(圖18),河北岸是現代城鎮所在,有寬闊平地足以安置「車帳千百」,高分辨率衛星圖片顯示往東北流的支流注入鄂疊爾河前,在十分平坦的河床上分成多條細小和淺水的支流,覆蓋較大範圍,附合「瀰漫沒軸」到處淺水達到車軸高度的描述,「絕流以濟」一般解作丘處機橫過河流抵達對岸,但是後文說「入營,駐車南岸」,則顯然營在北岸,丘處機原本在南岸,馬車留在南岸沒有過河,「瀰漫沒軸,絕流以濟」不是形容他過河的情況,合理的理解是:西南來的支流變成廣闊有淺水支流灘地,接近消失而注入(從匯合處開始拐向東北的)主流。

圖18:窩里朵及鄂疊爾河

 六月十四日離開長松嶺,二十八日抵窩里朵,走了十五天,粗略量度距離約300公里(不計山路蜿蜒增添里數),日行20公里左右,山中行進難免緩慢。

5.   窩里朵至「西有海子」

《西遊記》:「七月九日,同宣使西南行五六日,屢見山上有雪 … 及升高陵 … 又三二日,歷一山高峰如削 … 西有海子。」

圖19:窩里朵至「西有海子」

此程路線見圖19。先談「西南行五六日」,離開窩里朵後,上溯鄂疊爾河來自西南的支流,河谷盡處跨過分水嶺下山後横過另一河谷,隨即進入丘陵地區,根據馬車必須避免過多上高落低的原則,詳細多角度觀看Google立體圖像後,在「西南行」的前提下擬了丘處機的路線(圖20),離開丘陵地區前走過的山頭海拔相對最高,配合「升高陵」說法,”A”標記下高陵後估計位置(北緯48°2’ 東經97°47’)。

圖20:「西南行五六日」路線,立體衛星圖像,大致望向東北

《西遊記》行文簡約準確,出了丘陵地帶後不再講「西南行」,顯示地形限制了馬車行走方向,「又三二日」違反一般前小後大通則,加上之前「五六日」,表明強調第八日即七月十六日)到達「西有海子」附近,「歷一山高峰如削」的「歷」字反映用了較長時間在「山」的外圍經過,這段路線以先前的原則加詳細立體圖像觀察擬定(圖21)。

圖21: 過高陵後到「西有海子」,立體衛星圖像,大致望向東北

《西遊記》的注釋指「高峰如削」為杭愛山之高峰鄂忒孔蓋爾峰(今譯鄂特岡騰格里山 Otgontenger),其西有湖,與「西有海子」匹配,據此定山行八日後所到之處於圖21標記 “E” 位置(北緯47°41’ 東經97°17’),從離開「高陵」處 “A” 到 “E”的路線上,連接 “B” 與 “E”有兩條通道,“B-D-E” 段有雪山擋路,因此選了 “B-C-E” 段,從 “B” 和 “E” 兩處都能見到 Otgontenger,相距大概一天有多路程,兩天都見到山峰對應「歷」字,從窩里朵到“E”粗略約200公里,平均每天25公里。圖22是從 “E” 處向東望的模擬衛星立體圖像,圖23是Otgontenger放大立體圖像,可見「高峰」真的「如削」。

圖22:從 “E” 東望模擬立體圖像

圖23:「高峰如削」立體圖像

 

丘處機西渡蒙古行程系列文章:
重組丘處機西渡蒙古的行程

 

本文部份插圖採用的衛星圖片底圖源自Google網站,謹此鳴謝。

註1     《草雲居》,2018年7月1日:丘處機西遊全程概覽   https://tiandiyouqing.blogspot.com/2018/07/blog-post.html
註2     《草雲居》,2016年2月至3月:丘處機見成吉思汗(上、中、下)
http://tiandiyouqing.blogspot.com/2016/02/blog-post_22.html
http://tiandiyouqing.blogspot.com/2016/02/blog-post_29.html
http://tiandiyouqing.blogspot.com/2016/03/blog-post.html
註3     《草雲居》,2019年2月8日及10日:丘處機西遊之北上蒙古(上、下)
https://tiandiyouqing.blogspot.com/2019/02/blog-post_8.html
https://tiandiyouqing.blogspot.com/2019/02/blog-post_10.html
註4     《新譯長春真人西遊記》  顧寶田、何靜文注譯  三民書局  2008年
註5     《中華人民共和國分省地圖集》  中國地圖出版社  1995
註6     Yamaguchi, H., et al., 2009:Archaeological Research of the Khitai Dynasty’s Balgas City Ruins – Cultural Heritage On the Steppe, Using GIS.  22nd CIPA Symposium, October 11-15, 2009, Kyoto, Japan.   [Chintolgoi balgas的經緯度:47º52’30.70”N 104º14’47.15”E]
註7     Kradin, N.K., et al., 2014: Emgentiin Kherem, A Fortress Settlement of the Khitans in Mongolia.  The Silk Road, 12, 89-97.
註8     郭沫若主編:《中國史稿地圖集》下冊   中國地圖出版社  1990
註9     Mongolian New Agency, 27 March 2017: Remains of god statute unearthed from Chinhai ruins.  https://montsame.mn/en/read/129357

 

林超英